保护地球,我们唯一的选择浏览次数:578 发布日期:2004-06-04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从浩瀚太空遥望地球,地球就像“一颗白里透蓝的玻璃球”,蔚蓝的海洋,褐色的陆地,绿色的森林、草原,银线般闪闪发光的河流,朵朵白云飘浮在上空,流动出一幅幅清丽而柔和的画卷。宇航员们赞叹说,地球是他们见过的最美丽的星球。地球美丽并不仅仅在于它拥有这份罕见的蓝色,更在于它用几十亿年的时间孕育了绿色的生命。迄今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因生命而孤独,地球也因生命而美丽。然而,随着现代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遭受到了空前的戕害:漫漫黄沙代替了莽莽林海,曾经孕育灿烂古文明的江河经常变成干涸的河床,原本瑰丽的风景湮没为荒野,还有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破坏性风暴增多、海平面升高、生物种类锐气减……在长期掠夺资源之后,人们终食恶果——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地球生病了科学家指出,我们正慢慢地毁坏自身发展的支持系统,过分消耗着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源。按照现在的架构,人类的经济增长需求已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产出。请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世界上至少有1/3的耕地的表土流失速度损害着它们的长期生产力,50%的牧场因过度放牧而向着荒漠化演变,2/3海洋渔场的捕捞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它们的能力,全球每年缩减的森林面积超过900万公顷,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这些趋势,都标志着人类活动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在来断升级。文明的对词是蒙昧与野蛮。我们这些自诩为“文明”的生物,正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由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曾实施“处女地计划”,哈萨克斯坦从1980年至今已经有一半的耕地因土壤侵蚀降低生产能力而被荒弃。这使得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产量从1980年的1300万吨左右下降到2000年的800万吨,每年经济损失达16亿美元。在我国,类似的事情也产上演,中国曾耕耘了西北大面积的土地,其中大部分是非常容易受到侵蚀而永远不宜耕耘的。世界大部分的牧场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今,非洲的大部分、中东、中亚、印度次大陆北部,以及我国西北的大部分草原,正在因过度放牧而退化。在非洲,由于牧场的逐渐退化,每年损失的牲畜产值估计达72亿美元。过度放牧和过度耕耘还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春季,肆虐的沙尘暴屡次打破历史记录,横扫我国北部,席卷城市和乡村,遮天蔽日,甚至将沙尘带到朝鲜半岛和日本。还记得1998年夏季创记录的长江洪水吗?该流域85%的原始森林被破坏,无疑是这场“自然灾害”的重要“罪犯”。幸而我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迅速出台了禁止乱砍滥伐和重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政策与措施。其实,在世界许多地方,东南亚、西非和亚马孙河流域,过度采伐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已令“地球之肺”的功能明显弱化。此外,滥伐森林还会造成雨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淡水短缺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之一。灌溉和城市的过量使用河水,正使得一些河流水量骤减: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每年总有部分河段干涸;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现在已经难得有水流入大海;在任何时候,尼罗河都只有不多的水能够流到地中海。与此同时,过度抽取地下水已经成为五大洲的普遍现象。几乎每个洲的井水都在走向干涸,人们只好花更多的钱,钻更深的井,追赶着日益下降的地下水位。由于对水的需求超过了供应,蓄水层的水被过度抽取,中国的北方正越来越干旱。与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浅层地下水受到影响,40%已不适宜饮用,由此引发的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浅层地下水的无法使用迫使许多地区大量开发深层地下水,又带来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尤为严重。很显然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天灾”,倒不如说是“人祸”。地球生病了,它得的是“环境失衡综合症”,除了上述症状,还有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河床增高,疯狂猎杀或破坏其栖息地所导致的生物灭绝等等。如果不及时诊治,很难想象地球的明天、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人类啊,该警醒了!可持续的经济令人欣慰的是,许多人已开始看到,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全球环境危机远比现代化生活来得更迅猛、更沉重。这种危机感唤醒了人们。1970年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这一天被命名为地球日。它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并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此后各国政府的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为140多个国家共同的环保纪念日。其实,从20世纪中叶开始,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就日益类锐和全球化,“人类困境”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的理解,同时激励那些能纠正现有问题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1972年,一篇来自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研究者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并得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的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结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人们认识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是无法也不能推广的。在这个模式下,少数人消耗大部分资源,而大多数人则实际上被剥夺了发展的机会。如果全球人口都按这种模式生产和生活,人类社会将在很短时间内耗尽—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同时使污染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自己也将迅速走向灭亡。根据这样的认识,人们开始重视发展的持续性,希望能找到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技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制定了《21世纪议程》,提出“走出困境,拯救地球,实现保护环境,谋求持续发展”,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随后,我国于1995年也制定了《中国21世界议程》。目前,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怀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让人类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现在是从传统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时期,因而最近几代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第35个“世界地球日”又到来了。这是地球的节日,更是人类重新审视“人地关系”的好机会——听天由命和人定胜天都是缺乏科学的观念,只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共同拥有美好的明天。地球是如此的美丽,而且,只有人类的心灵才能够感知这份美丽,善待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别无选择。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