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浏览次数:527 发布日期:2004-06-2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新闻中国国家的地质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姜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北京 100812)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概述 唐代名家颜真卿曾留言:“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细细品味,我们的祖辈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是反映地球沧桑变化的重要痕迹和证据。透过书法家庄严雄秀的笔法,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古人利用地质遗迹了解地质历史的美好愿望。勿庸置疑,正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日益普及,一方面,地质科学的发展为我们通过地质遗迹了解地质历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破坏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为此,中国地质学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在地质意义重要、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保护,并促进科研、科考工作的开展。1987年7月,原地质矿产部以《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规定(试行)的通知》(地发〔1987,311〕),把保护地质遗迹首次以部门法规的形式提了出来;1995年5月,原地质矿产部又颁布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进一步把建立地质公园作为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一种方式出现在我国的部门法规之中;199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在 “全国地质地貌保护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工作;2000年4月,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了开展地质公园工作的要求;同年8月,又下发了《关于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机构及人员组成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0〕86号),同时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 9月,国土资源部又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国土资厅〔2000〕77号),随文附件有《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表》、《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提纲》、《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组织和工作制度》和《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随后,又建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评审机构并出台了组织办法。至此,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和要求,申请程序和申报材料,评审要求和标准等都有了系统而完善的规定,这就使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一开始就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为以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推动下,各省、市、自治区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在2000~2004年的几年中,有关部门在各地申报的近百个候选地中,经认真对比、评议、审定,最后分三批将85个地质遗产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随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框架内,中国又成功申请并被获准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南嵩山等八个国家地质公园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同时也推动了各省、市、县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政府也评审命名了一批省、市级地质公园。这样,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以省、市地质公园为网络成员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地质遗迹保护系统就在中华大地上渐次成形。中国的地质公园,不仅涵盖了地层学遗迹、古生物遗迹、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型地质遗迹、冰川地质遗迹、火山地质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地质工程遗迹、地质灾害遗迹等地学景观,更将灿烂的中华文明融入其中。可以说,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地质公园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层面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 随着各级地质公园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成熟,她们正日益成为各地方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当地居民就业的新载体。同时,地学普及工作逐步得到落实,地质遗产保护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旅游的科技含量也明显提高。目前,地质公园计划在中国的实施,已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地居民的普遍赞许,作为地质公园建设的政府主管部门,我们将继续付以倍数的努力,力争使中国的地质公园事业得到更大发展。 地质公园建设对中国地学发展及经济发展的意义l 地质公园建设提高了我国地学界的国际地位 中国是积极参与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计划”的国家之一,从地质遗迹保护到地质公园建立一直与UNESCO密切合作,走在了世界前列。2002年,UNESCO副干事长和地学部主任在巴黎IGCP执行局会议听完中国代表团关于中国地质公园情况的介绍后评价说“中国对地质公园工作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我国UNESCO常驻团大使张学忠说“这是我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贡献”,原对地质公园建立持异议或有怀疑的与会委员都被中国地质公园建立并产生积极效果所折服,称赞道:“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 由于中国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卓有成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De Mulder主席把这作为一条理由,建议中国作为联合国行星地球年发起国,说“中国在目前世界地球科学所处的位置完全应享有这样一个地位”。 l 地质公园建立提高了旅游业的科学知识含量UNESCO要求地质公园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在地质公园中对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制定、旅游路线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无不增添以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想象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目前,我国85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有近40个已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 l 地质公园建立使保护地质遗迹成为民众共识地质遗迹是千万年或数亿年留下来的地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人类历史才几百万年,有记录的人类历史更是区区数千年,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从地质过程中存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也只有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方能预测地球未来的演变趋势,制订适应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做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的建立,已逐步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一个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在形成。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居民就自觉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他们不允许任何人乱伐乱采,这也感染了周边的其他居民,学有榜样,保护这些新的地质资源已经蔚然成风。这些积极的因素,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 l 地质公园建设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 有了地质遗迹作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以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其总面积190 平方公里,2001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突出了“崖谷林瀑”为主的旅游资源组合。随着旅游科技文化内涵的提升,景区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已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和知名专家学者来此参观考察。2001年接待旅客60万,门票收入1400万元,比前些年平均门票收入700万元增长一倍;2002年游客达94万,门票收入2720万元,较上年分别提高68%和97%。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较上年增加15.4%,全年全县新增宾馆饭店60余家,旅游发展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000多个,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县里投资,在建和谈判的引资投入达3.79亿元,这无疑又会为县里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提供更大的帮助。此外,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工作也更加积极了。 可以看到,地质公园的建立已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各地居民和地方官员及社会各界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地质公园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优化地质环境,推进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有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是实现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结论 中国的地质公园是以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她的建立基础在于引人入胜的地质景观,寓教于游的科学内涵,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让人留连忘返的社会风俗。与单个地质遗迹不同的是,地质公园把一个区域上的重要地质遗迹点,结合生态系统,科学、系统地形成公园。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下,供科普教育、地质研究、生态旅游等,使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神奇的大自然形成了许许多多独特甚至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质景观。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目前已有85处名山大川获国家地质公园殊荣,其中的8处更是闪耀着世界地质公园的光环。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地质圣地,一批重要的宝贵自然资源得以有效保护。正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样,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了解地球环境的过去、现在,正是为了预测未来,保护地质环境则是这种探索的基础,而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的最好方式。随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建设和形成,可以预期人类在保护自身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必将揭开地质遗产保护事业的新篇章。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