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陕北能源基地水危机浏览次数:549 发布日期:2004-12-24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范立民 人们生动地把电力、煤炭、原油的供应紧张状况称为“电荒”、“煤荒”、“油荒”。诸“荒”之中,“水荒早已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水价、限制供水,为了节约用水,种种措施应运而生,然有效者几何?水荒,带来的不仅是人们对水价攀升和限时限量供水的埋怨,更带来了生存环境可可逆转的恶化。陕北,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缺水是限制其发展的致命性因素。当百余位专家学者为这一重要能源富集区的缺水问题会聚一堂、建言献策时,其缺水状况已令人瞠目结舌,而其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种种环境恶果,也令人触目惊心。专家们的建议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尚待时间检验,但至少他们的建议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在日前召开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上,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等问题展开多学科的探讨,并形成专家建议,为解决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用水问题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缺水,制约陕北能源基地建设的最主要因素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地处内陆,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料显示:陕北水资源总量为每年48.39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每年956立方米,占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42%,属水资源严重贫乏区。且区内径流变差大,地域分布不均,洪水陡涨陡落,泥沙含量高,水资源问题利用困难。据估算,陕北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每年17.0亿立方米,目前实际利用量已达每年8.4亿立方米。据预测,能源基地总需水量在2010年将增加到16.44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25.64亿立方米,届时将分别缺水8.04亿立方米和17.24亿立方米,缺水程度将达67%。能源富集与水资源贫乏的不相适应,将严重制约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而且过量和不合理的开发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引黄,解决陕北远期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针对陕北水资源的分布特别,在不破坏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的前提下,专家建议,基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优先开发当地地表水,科学合理开采地下水,积极引用黄河水”的基本原则。其中,从黄河干流引水是解决基地远期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黄河干流环绕能源化工基地西、北、东三面,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80亿立方米(吴堡站资料),然而至今在黄河干流上没有为基地供水的控制性工程,水量也未得到利用,较之周边宁夏、内蒙古、山西的黄河水利用状况,这种状况显然不合理。同时,专家们还建议将黄河水资源开发作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国家和陕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陕西省应成立专门机构,拨出专项资金,抽调专人,尽早启动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为整个能源化工基地的长远建设发展提供基本的水源保证。此外,近期应以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为主,加紧完成王圪堵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以保证近期能源基地前期开发的水量供应。环保,开发水资源的底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互动,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产业化项目的布局和建设要以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容量为依据,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城乡生活用水、基地建设用水及农业用水,遏制沙漠化、荒漠化发展。加强对污染的防治与治理。一是依靠市场经济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推进环境与资源保护,通过政策鼓励、利益驱动,促使企业对矿井废水、工业污水的处理回用;二是对水源地实施封禁保护措施;三是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和污水资源化,建立中水回用系统,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零增长、零排放。从保护地下水角度出发,煤炭开发应注重矿井的布局、开采方式、开采技术等。神北矿区和新民区开发规模应保持现状,限制榆神矿区东部秃尾河沿岸煤层浅埋藏区的煤炭开发,依法管理大型煤矿在开采中忽视水资源保护的行为。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生态环保建设资金,在示范区内开征城市法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特种垃圾处理费,提高供水水价,为生态环保建设筹集资金,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营的步伐。此外,应把普及节水当做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除大力抓好城市生活节约用水外,目前火力发电的干除灰技术、空冷技术,利用处理后的城镇生活污水、应用废水零排放技术,油气开发与炼制的污水处理回注技术,合理利用浅层地下咸水与采用注气开发技术,煤炭开采的保水采煤技术,化工方面的水系统集成化技术,先进的工业循环冷却水技术等都有利于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用水指标,增加污水处理回用量,应予以强制采用和大力推广。立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保障值得重视的是,在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开发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浅层地下水漏失,植被枯死,水污染,地面塌陷、裂缝,湖淖萎缩干涸,河流断流等。在陕北这样一个生态极为脆弱区,如任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将会出现比大同、淮南更加悲惨的灾难性后果,陕北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楼兰。对此,专家们建议,在加强防治科学研究的同时,更重要的确良加强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应配套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形成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同时,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依法严格、科学地规范开发行为,全面推进环境法制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和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氛围,开创陕北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新局面。 (11302-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