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治污:应“点”“面”结合

浏览次数:470  发布日期:2005-01-06  分类:学术动态
 众所周知,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而在前几天的一档央视节目中,我们看到,长春郊区的有机土层仅剩下10厘米,10厘米以下都是毫无养分的沙砾层。眼看着大片土地地力在下降,我们不禁质疑,是什么造成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毁灭性结果?答案是——地面土壤污染。困扰了英国人民10余年的风牛怪病,是典型的人畜交叉感染,人与牛的大脑内形成变异海绵体,导致死亡。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病毒有可能从处理成饮料的肉骨粉传给其他动物,也可能通过以牛粪为肥料的蔬菜传给人类。这是生物链污染。这些各形各色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事实上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一个类别的污染,危害不仅仅终止于这个小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循环体都包含在整个的环境中,形成了交叉、嵌套式的大循环体的污染。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循环经济”就是一个针对工业立体污染提出的方法论。同样道理,在农业领域,由于农业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化肥使用、畜禽粪便排放、农业田废弃物处理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构成了水体、土地、生物、大气的“立体污染”。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农村流行的沼气池,解决的是粪便回收利用节约农业业能源问题;现在流行的绿色生态农业,解决的是无化肥污染的有机化问题。然而这些都是在“点”上做文章。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了农业的污染立体化趋势,而在学术研究细分化和跨学科领域两种趋势并行的今天,何不把这些已经起作用的“点”、“面”联系起来,结合成“体”,从而开展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这也就是我们要呼吁的农业领域的“宏观调控”吧!         (摘自《北京青年报》)(12184-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