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带来洞庭湖治理新机浏览次数:473 发布日期:2005-02-24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访湖南省地调院水文地质专家皮建高雷隆隆中国地调局《长江中游洞庭湖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有关“地面沉降”课题研究成果11月30日在《地质勘查导报》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湖南地调院,采访了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皮建高,进一步了解“地面沉降”研究进展的具体情况及其对洞庭湖综合治理工作所产生的影响。问:与以往相比,这次对洞庭湖“地面沉降”的研究有哪些新突破?答:这次研究与以往研究的最大区别有三。一是过去的研究往往把长江南北分而治之,把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按行政单元分开研究,而实际上两者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同一个沉降带,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更有利于探索和把握洞庭湖区“地面沉降”的自然规律。二是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确定洞庭湖区“地面沉降”存在的定性认识,只进行过初步定量和分析。这次研究则实现了由“定性一半定量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跨越。中国地调局在洞庭湖区及江汉平原典型沉降地段建立了地面沉降监测网,进行了为期4年多的精密观测和研究,积累了洞庭湖区“地面沉降”的首批定量观测数据,进一步完善了洞庭湖区“地面沉降”研究。三是研究发现了湖区内外有部分地段存在相对抬升的现象。问:洞庭湖区“地面沉降”的程度如何,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洞庭湖区总体上将仍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地域的沉降速率并不相同,一般说来,湖盆平原中心区的沉降速率大于湖盆周边区的沉降速率。最新数数据表明,湖盆中心沉降速成率平均每年可达10毫米左右,而周边地区只有3毫米至5毫米。湖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大陆地壳总体运动。洞庭湖处于中国大陆板块的东部梯级第二构造沉降带,由于燕山期强烈地壳运动,在这个沉降带内,由北向南都处在总体的沉降趋势中。其次洞庭湖自身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决定了它的沉降。研究表明,洞庭湖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四周是相对抬升隆起地形,而湖盆区则处于相对沉降,且沉降运动一直没有停止,现在仍不断沉降,可以说洞庭湖盆地本身就是个“活盆地”。问:洞庭湖“地面沉降”会对湖区水患的产生以及生物、环境等问题带来什么影响?答:从总体上看,湖区地面沉降与泥沙淤积的速率是基本平衡的,在这一状态下,“地面沉降”对湖区并无不利影响。而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就会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而今,洞庭湖与年俱增的水灾、湖域不断“萎缩”和“地上悬河、悬湖”等现象,主要是多年来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所致。由于泥沙淤积,而垸内泥沙淤积速率几乎为零,加之长江上游泥沙俱下,使洞庭湖区垸外成为过饱和型湖泊,垸内则形成饥饿型垸田,内外比例失调,最终酿成一次又一次的水灾,应该说人为因素是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这种状况给洞庭湖区的农作物、水产业、环境等带来影响,而垸内的地面变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变浅,导致湖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潜育性稻田,俗称“冷侵田”,随着垸内外地面高程差导的变化,土壤的潜育化形将进一步变得严重,最终又导致土壤的沼泽化。此外,泥沙淤积使整个湖区水位变浅,湿地减少,从而造成水产生物、动物种类的减少,血吸虫疫情上升,河道的淤积给航运业也带来影响。问:“地面沉降”成果的深化对洞庭湖区水患的治理有哪些积极的意义?答:对“地面沉降”现象的精确认识,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处理地面沉降与泥沙淤积关系、江湖关系、湖垸关系、疏堵关系等。监测数据以及研究成果告诉人们:如果没有为“围垸造田”等因素的影响,洞庭湖将会进一步缓慢扩大。洞庭湖区“地面沉降”从客观趋势看,应该是利大于弊,它对扩大湖区面积,增大长江和湖南四水的调蓄能力,促进航运、渔业的发展以及增大湿地,调节气候,平衡生态促使动植物的繁殖生长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研究表明,洞庭湖的治理总体应本着“蓄泄兼筹、疏导为本”的原则。“退垸还湖”要选在沉降速率大的中心地带,湖高于垸或经常发生溃垸的地段,采取“湖垸互换”的方法,把湖区的泥沙引入到垸内的需要泥沙补偿的沉降带,即“泥沙导向淤积”,以取得沉降与泥沙新的平衡从而达到根治水患和综合治理洞庭湖的目的。问:对洞庭湖“地面沉降”取得新的进展后,今后这一课题研究仍需加强哪些工作?答:洞庭湖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对它的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其精确的定量研究,需要较长时间的监测、研究分析过程。今后洞庭湖区的地面沉降研究工作关键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国家和政府和重视和支持,增加投入,扩展研究领域,扩大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二是研究需要加强与水利、气象、环保、林业、农业、航运等学科相互沟通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出更为科学、更有社会实用价值的洞庭湖治理综合研究成果;三是将研究成果向政府推荐,应用于洞庭湖水患治理实践。 (5—1252—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