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井令”为啥成了一纸空文浏览次数:508 发布日期:2005-02-24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孙爱东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限期关闭自备井,然而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却仍有大约80%的用水来自自备井。2004年底,是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关闭所有“自备井”的最后期限。至此,所有单位都不得再通过自打的水井开采地下水,必须纳入城市统一供水系统。然而,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却发现,该区仍有31口经审批的自备井未被关闭,并且有大量的“黑井”游离于职能部的监管之外。更惊人的是,据测算,全区大约80%的用水仍来自自备井。为什么“关井”现状与政府规划间有这么大的差导?“关井”失败原因何在?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国家三令五申“关井”一拖再拖据记者了解,对于加强水资源保护,限期关闭自备井,国家早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然而,这些规定在石家庄市高新区却成了一纸空文。2000年,国务院有关通知要求:“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自备水源。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的城市,不再新批并逐步城市减下水水取水单位和取水量。”高新区地处河北省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属于“不再新批”地区,但2001年8月,该区节水办仍为开发区内的留村颁发了用水许可证,用水理由是农业灌溉。而据知情人透露,当地居民早已农转非,并已纳入共公供水管网覆盖范围。2001年,河北省政府作出规定:“2002年底前,各市要完成公共供水范围内自备水源井的关停工作。”但从2002年至今,高新区节水办不但没有加快“关井”进程,而用继续在年检中维持用水许可。该区节水办主任陈广武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用水企业担心公共供水会出现故障,影响生产,而政府不能从政策上加以承诺。”作为执法部门,把企业的担心看得这么重,而置国法于不顾,为企业大开“绿灯”,这种立场实在令人费解。31口井、387万吨用水许可,这是陈主任提供的有关高新区自备井情况的数字。但据记者调查,该区实际自备井总数(包括未经审批的“黑牛”)远远超过这一数字。记者从该区供水排水公司了解到,2004年供水石的日均处理品厂的日均进水量却高达6万吨,由此可推算,该区80%的用水来自自备井。按国家规定,污水量应是用水总量的80%,由此可推算,该区自备井每年用水量高达2000多万吨。这其中的解释只能是:要么是“合法”自备井严重超采地下水;要么是“黑井”泛滥;要么是两者兼而有之。人大代表心急火燎职能部门纸上谈兵高新区“关井”失败、失于监管的问题,只是整个石家庄市所面临的水危机的“冰山”一角。联合国专家评价认为,石家庄市是世界地下水开采枯干式的两大典型城市之一。由于长期超采、补给不足,至使该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6~7米,下降到2003年的约19米,最大埋深达47米,超过40米这一地下水位警戒线,第一含水层组已经疏干。专家预测,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10年,市区地下水就将被疏干;至多到2040年,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也将被疏干。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水荒,有关专家心急火燎。在2004年该市“两会”上,12位人在代表联合提出议案,要求市政府本着对后世子孙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滥采地下水的状况。为此,石家庄市水利局专门对议案作出答复。但这个答复令人大代表们非常不满。市人大代表、水利专家张成龙说:“纯粹是敷衍应付!可以说,石家庄市区几乎没有一眼(自备)井是被强行关闭的。”记者对该市水利局的两份材料做了对比,发现:一份2004年11月的材料称,从1996年到2003年底,该市自备井已经削减至461眼,减少了132眼。而另一份2004年5月的材料则说,随着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污染程度加重,已有64眼井彻底报废,26眼井因污染抽空等原因停用。专家指出,如果再加上一些企业由于破产、搬迁等原因主动“关井”,可以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关井”可以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关井”,问题上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行动。据了解,石家庄市区的关井期限是今年底,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关掉400多口井,这还不包括大量的“黑井”,难度可想而知。一些人大代表担心,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石家庄市区可能重蹈高新区“关井”失败的覆辙! (5—1256—KYB)
附件下载:
|
同主题文献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