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600年古村16年“走”了5米浏览次数:466 发布日期:2005-03-1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一线灾情 皆因为奇特的地质环境和一场大暴雨孙爱东在浙江省新昌县回山镇有一个600年的古村庄,因为奇特的地质环境,16年前一场大暴雨后,已“行走了”5米多。如此频繁的“走动”,使得村里的200多间房屋,大多有倒塌、墙体倾斜、开裂等状况。为了保障800余名村民的安全,5年前,镇里开始实施将该村整体搬迁的计划,目前第一批安置房已建设完毕,到今年底将有一半的村民搬入新家,告别用竹竿撑屋子的古村生活。16年前暴雨下出地沟新昌县回山镇下山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地质专家介绍,该村至少存在600多年了,“是一个在间山腰上的大村”。下山村共有200多户人家,800余人,曲径通幽,颇有几分神秘感。从山脚走到下山村,大约500余米,整个村庄成60度角,有一种威虎盘踞的气势,村民都说村庄的选址和建造很有“风水”,几百年来,人们在此安居乐业。走进下山村,记者看到,古拙石块堆成的墙体,爬满了半人高的青苔,村道上的石块被踩得发亮,好像在述说着村庄的悠久历史。但眼前的景象,又流露出一种难言的苍凉:没有一处房屋不是扭曲变形的,许多墙体是靠毛竹支撑着,好像一移毛竹,房子就要散架。一切的不安都缘于1989年夏天的那场暴雨。该村每年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暴雨,但那年的暴雨过后,村民开始骚动不安。一位村民对记者说:“那次暴雨下出了很深的地沟,宽4米、深40余米,突然出现在村子中央,像一个黑洞。”一种不祥的流言开始在村里流传。古村走了三五米更多的村民开始关注起这块养育他们的土地。16年来,通过对山上草木和自家房屋裂缝的观察,村民发现村庄每年都在下滑,“下山”距离一般有两米多,有的房子甚至“走”了3~5米。在一种村民无法明白的力量的牵引下,村里已有59间房屋相继发生倒塌,数百间房屋不同程度地被破坏,所幸大家早有防范,无人员伤亡。但影响是灾难性的:成片的良田被分割成数块小田;房子屋里屋外都靠竹竿支撑;原先平整的道路变得崎岖、坎坷;村庄每户房子墙上,都标注着地质勘查部门的危房印签;为了逃避地质灾害带来的贫困,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只有老人和孩子。随着年份推移,下山村快成了名副其实的“下山村”。山脚有一个大水库,现在村民最担心的是:“这样滑下去,或许某天,村庄真跑到水里去了。”16年前“大裂变”后,新昌县地质专家已有了权威结论:这是因地壳运动引发的地质性灾害,下山村所处山坡系玄武岩台地边缘地带,较容易发生这样的灾害。玄武岩岩层中的软弱夹层(粘土层、煤层、泥质夹层等)构成大型滑坡动面,降雨、灌溉、农耕、切坡都会成为地质灾害的诱因。专家介绍,下山村远古时是一片海,后经历过无数次地壳运动,生成湖泊,最终又变为山地。全村整体搬迁2000年,新昌县党、政府决定,对下山村实施整体搬迁,但所有村民都表示难以接受。2001年初,新昌县政府组织专门人员来到古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2003年,镇政府为村民在回山镇的城郊接合部划出一大片宅基地建安置房,去年底,一期48套房子首先完工了。镇里考虑到搬迁后,村民的原承包地不变,但路远了,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为此镇里同意保留少量较安全的老房,供村民干活休息时用。镇里还决定调整产业结构,派农技人员指导村民改种苦丁茶树。回山镇镇长朱亚兴告诉记者,现在,镇压里又启动了二期安置房建设,预计到今年底可以完工,届时又将有200多人可以搬下山。如果这两期工程都顺利的话,当地政府再做一批村民的思想工作,全村就都安全下山了。在全部搬迁完的这段时间内,村民对地质变化高度警惕,建立了4个观测点,专人监测,遇到特殊天气,还要进行24小时值班。 (5-2086-K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