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浏览次数:473  发布日期:2005-03-18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治理纪事记者 王丙西  通讯员   才玉   “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山高林密水流长。一片稻丛千万里,三江环抱的是好地方……”古老的民歌,深情传唱着黑龙江省的美丽和富饶。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采掘,昔日的美好山川逐渐改变了模样——地质环境问题引发了人们深深的忧虑,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2000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建之后,把地质环境治理列为工作重点之一,目前已投入近5.8亿元开展大规模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通过重整河山、老矿披绿行动,使7.05万多公顷采矿废弃地重现绿色生机。    大庆油田,在默默奉献出16亿吨原油之后,出现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块块碱斑、阵阵狂沙侵袭了昔日肥美的草原。通过综合整治,200万亩荒原将重披绿装    大庆油田坐落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开发建设40多年来,为国家贡献原油16亿吨,创造的利税是国家同期投资的69倍。但是,高强度、大面积的采油,不仅形成了15万公顷废弃草地和两处共计7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而且加剧了草原、湿地的退化和土地盐碱化、沙化及地面变形、地下水含水系统的污染灾害。    西部黄沙扬起的风尘,向城镇步步逼进。草原上光秃的碱斑,也愈长愈大,连成枯焦的荒甸,为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忧患。2001年,黑龙江省政府把治理大庆生态环境的目标写进了《全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中。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福和曾一次次走进油城矿区。经调查研究,他在党组会上果断提出,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就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拓展发展空间上谋篇布局,在提高资源的保障能力上献良策;大庆的地质灾害治理,一定要列入全厅的责任目标。    环境灾害治理需要资金。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联合提出了用清缴大庆油田历年陈欠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作为项目资金的思路,得到国家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的认可和批准,同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一项规模宏大的方案确定下来: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通过实施调查评价、科学规划、地表综合治理、地下综合整治“四步走”,利用18年时间,完成大庆及周边地区200万亩重点灾害区域的治理,恢复草原的环境。    一场播撒世纪绿色的战役打响了。2002年,2万亩试验田在大庆市大同区建成,往日的片片白斑,被茂密的羊草、碱草所覆盖,数千只鸟儿飞回来了。 2003年,25万亩示范区建设在齐齐哈尔、绥化、肇州,安达等周边11个市、县同时启动。 2004年,轰鸣的拖拉机拖着犁耙,划开了板结土地,把草种撒遍了75万亩荒原。这年年底,得到治理的土地面积已达 1130余方亩。草原上,新绿盎然,碧波滚滚,好一幅锦绣画卷!    见到此景,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手笔,黑龙江为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开了个好头。    2005年元旦前后,厚厚的白雪还覆盖着田野,省厅副厅长徐飞鹏主持的大庆及周边地区盐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动员部署会议正式召开了,这意味着一场鏖战即将拉开。今年春夏,全省将再完成100万亩的治理任务。到时候,油城大地将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其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用4年时间对200万亩荒原进行地表综合治理的任务将得以按时完成;接下来,将进入地下综合治理阶段。    黑龙江省有2000多座矿山和4座煤城,上百年的开采造成了废石堆积,潜伏着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甚至造成了多起因地面塌陷而导致的悲剧。2003年启动的绿色矿山计划,使老矿山得以变废为宝    20多年来,采空区塌陷灾害曾使煤城百姓心头蒙上阴影。    1985年10月,鹤岗市东山区一建公司办公室的3名员工在开会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面塌陷吞噬。房屋被毁,3人跌进深坑而亡。1996年,富力矿采空区上方的居住区内,一名2岁男孩不慎掉进地面裂隙中。孩子在里面哭了两天两夜后死去,大人们只能听着却无计可施。    地质环境工作的宗旨是为百姓解忧,对人民负责。从2001年开始,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被列入该厅重点工作日程。    因为采煤,七台河市形成了180余平方公里的地表塌陷,不但对城市建筑和基本农田造成了严重破坏,瓦斯沿地面裂隙溢出,也对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省厅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下,把这一地区列为国家级治理示范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开展了治理工程。如今,原来名为“落燕湖”的塌陷大坑已被建成水域面积4万平方米陆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水上公园,还群众以优雅和安宁。环境的改善同时带动了周边十几万平方米土地的升值,推动了矿业城市的发展。    牡丹江市的穆棱县雷锋河流域曾被称作“百里金川”。上百年的采金,使这里的大片良田变成了于疮百孔的乱石荒滩,“百里金川”变成了百里荒川。在省厅的积极引导下,该县通过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入股的方式,大力复垦还田。目前,3500亩新造土地成了亩产水稻上千斤的高产稳产田,“百里荒川”变成了“百里米粮川”。  鹤岗市塌陷区面积有42平方公里。自2003年起,这个市在省厅指导下,引入市场机制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通过招标竞争,实行“谁投资、夜班治理、谁受益”,形成了运用社会资金治理废弃矿山的新局面。两年来,兴安露天坑、南山矿塌陷区、新矿塌陷区、岭北露天矿等矿区已完成治理面积41公顷,昔日绵延数千米的深坑正被恢复为平整的土地,肮脏的垃圾山栽上了成片的杨柳,建设矿山公园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    从南到北,“三线两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步步深入,100多家影响环境的砂石土矿被关闭。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危险性评估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矿山一律实行地质环境影响一标否决,从源头上把住了地质环境保护关。    2004年年初,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将这些行动列入了绿色矿山建设计划,并提出用10年时间对全省矿山环境灾害进行综合整治以建设绿色矿城为目标,在全省形成以绿色矿山理念为指导的资源开发体系,建设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的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体系,推动全社会共同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来。      (5-2251-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