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地质专家建议 造阻水闸拒咸潮入侵浏览次数:634 发布日期:2005-03-3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记者报道,由于受干旱天气和海平面上升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遭遇到20年来最严重咸潮入侵,已使珠海、中山等地发生“水荒”,并影响到沿海的大片地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环境地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真对此建议:广东可以借鉴荷兰海岸带治理经验,在主要河口建造阻水闸,拦截咸潮。夏真曾于2002年作为国土资源部考察团代表考察了荷兰海岸带治理。据夏真介绍: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正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对沿海平原地带构成极大威胁。荷兰地处西欧,西临北海,是一个以三角洲平原为主的国家,有55%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荷兰海岸侵淤变化频繁。从1958~1986年的近30年间,荷兰政府实施了三角洲计划,在三角洲4个地区的主要潮汐通道及靠陆地方向的江心岛之间建造防潮大坝、阻浪闸和一系列的防洪坝。1997年,荷兰政府在Nieuwe Waterweg 河上建造活动阻浪闸,它的建成使荷兰经贸中心鹿特丹及周边地区的100万人口免受洪水与风暴潮来袭时合拢构成360米的屏障;正常天气时,“阻浪门”缩回两侧岸堤,船只可畅行无阻。阻浪闸的建造既节约了投资,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防洪能力。夏真认为,广东入海河流众多,珠江的八大口门中有四大口门在伶仃洋入海。伶仃洋沿岸城市包括珠海、中山、广州、东莞、深圳等经济发达重镇,这些地区受咸潮入侵影响极大。因而,借鉴荷兰经验,在主要河口建造阻水闸,拦截咸潮。对此,夏真提出了建造阻水闸的初步构想。建闸选址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口区较窄处,方便施工,减少成本;二是地基稳定,珠江三角洲位于华南地块和南海地块的交汇处,沿海受断裂构造影响,为安全计,应避开断裂;三是水力作用较弱处,受河流及潮流的交互作用,河口区水力作用较强,应使阻水闸受两侧水力作用最小。闸型设计既要开启方便,又要水流航运通畅。目前,建造水闸技术成熟,可因地制宜选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式、上下型或闭合型的水闸。此外,可在低洼处或合适的上游地区建造大型蓄水库作为配套设施,用于蓄洪、储水、缓流等。水闸建成后,主要在枯季使用,用于阻隔河水与海水的交换。高潮时使用,可阻止海水入侵,防止咸潮发生;低潮时使用,可截留入海河水,并把多余河水导入蓄水库,减少旱情。阻水闸除可蓄水防咸潮外,还可用于旅游观光展览及抵御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5-3154-GTZ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