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海洋地质拉响警报浏览次数:522 发布日期:2005-04-08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徐 峙 陈惠玲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珠江三角洲的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内伶仃岛以北水域》近日通过了评审。让人们揪心的是,昔日富饶的珠江口海域,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重污染区,而且还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珠江口面临环境危机珠江三角洲内伶仃岛以北水域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周边公布着广州、东莞、珠海、深圳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地质环境十分脆弱,环境压力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内伶仃岛以北水域》这一地质大调查项目。该局运用海洋环境多参量测量U-TOW技术等最新的调查手段,以及电子显微照相和气体测量技术等实验测试技术,经资料综合分析,从空间到海面、海水及海底以下100米同公款这一水域开展了多层次立体空间调查,进行了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及预警预测研究。日前提交的调查成果显示:珠江口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到重污染级水平,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综合数据表明,珠江口海域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严重污染区;内伶仃洋水域河道缩窄、淤塞,航道、岸滩、滩涂、红树林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引发了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赤潮现象,说明伶仃洋水质恶化,已不利于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威胁三角洲河口区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对航道、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造成诸多影响。此外,调查还显示,该区域海底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尤其是新发现的位地内伶仃岛北侧的一条活动性中、浅部正断层,以及分布较广泛的浅层气地层,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较大。珠江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谁动了珠江口的地质环境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夏真介绍,珠江口海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围海造地:近年来,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大规模填海造田,总面积达6666.7公顷,其结果是河口日益变窄,水位抬高,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及水文地质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填海规划工作的不完善,沿岸留下许多水坑洼地,日积月累,蚊虫孽生,大大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下游的围垦造地、抛石促淤等活动又使上游水泄不畅。口门浅滩的自然淤积,一般为每年3厘米,抛石促淤后,每年淤高可达30厘米。人工排污:珠江口沿岸经济发展迅速,工矿企业较多,上游及沿岸的工业区和居民生活污水均排往珠江,而且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或只是简单处理而未达标。同时,珠江口是广东最大的出海口,机动船只向海中排入大量的污水垃圾,并且经常发生溢油事故。受污染的沉积物若被扰动,将使海水遭受第二次污染。人工养殖:珠江海口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围海养殖的做法一方面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把大的量的饵料投放到海水中,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迅速增加,赤潮现象愈演愈烈。调变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现在已经不适合大规模养殖。无序采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珠江口海域每天有近百条采砂船出没。无序、无度的开采,使部分海域的海床越挖越深,改变了水动力状况。滥采海砂排出大量污泥浊水,搅动砂层中的有毒物质,严重污染水质,甚至造成海岸侵蚀,海堤崩塌。海平面上升: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软地基广布。据预测,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50-60厘米,也就是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将有1/3低于海平面之下,这将对港口码头、堤坝等沿海建筑带来诸多问题,并将引起咸水倒灌、洪水无法排泄等问题。我们能为珠江口做些什么鉴于目前珠江口地区海洋地质环境的恶化情况,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有关专家对于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提出以下建议:沿海建设规划这前应先进行综合评价。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步骤应该为:调查评价→设计规划→详细勘察→开发建设→监测管理。现有的调查研究工作明显滞后于设计规划,使有些设计规划存在不合理现象,影响到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由此引发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在规划之初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其中,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要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达到排放标准后的污水应通过海底管道排放到湾内水动力较强处,使之能迅速扩散至湾外。大型的开发建设项目除须环境评价外,应对其排污设施进行调查论证。还要改造污水处理和排污系统,减少对沿岸海区的污染。开发得用海岸要遵循环境地质规律。围海造地、建造港口码头等工程开发活动,必然改变自然岸线的格局,造成新的不平衡系统。我们在开发利用海岸线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地质环境的现状,模拟预测其变化趋势,做到因势利导,科学规划。铺设海底管道要防避各种不利的地质条件。海底管道对海底工程地质条件有严格的要求,若线路选择不合理,会造成管道悬空、弯曲、甚至裂断。这次调查在地形地貌、底质类型、灾害地质条件、海底土工特性方面已发现了对铺设管道不利或者有限制的因素,如底质类型突然变化、浅滩、岩礁、断层、沙波和沙坝等。大型项目要注意地壳稳定性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处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北侧,据广东省地震局专家预测,珠江口处于地震烈度7度的影响范围内。因此,今后的开发建设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壳不稳定性的影响。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在开发建设之前,先进行环境综合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在建设过程中,监测环境变化,建立数据库。珠江口伶仃洋已开展过多次各种调查,资料丰富,但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分析运用。建议有关部门协调管理,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实进监测珠江口伶仃洋环境变化,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并通过长期观测,找出环境变化的规律,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减灾防灾。防止海平面上升。为了防止海平面上升给珠江三角洲带来的巨大危害,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对一珠江流域,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要严格按照珠江流域规划中提出的防洪和排涝标准来设防,即防洪方面必须按百年一遇洪潮水位标准来设防;加高加固防洪墙,按设防标准来建造或加固防洪墙;减少河流输沙量,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工作;整理河流增加排泄洪能力,保护航道通畅;设置排水泵站辅助排涝,兴建各类必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建立海洋地质环境评价标准,使规划更有依据,更科学,并改变调查研究工作滞后于设计规划的现状。 (5-3172-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