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未必引发大海啸——权威专家剖析印度洋大地震浏览次数:501 发布日期:2005-04-28 分类:综合 李 斌 吴晶晶 张宗堂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于北京时间3月29日再次发生强烈地震,中国地震局向外发出地震震级信息,报告这次地震为里氏8.5级,强震再次牵动了人们的目光。令人庆幸的是,这次地震并没有引发强烈海啸,伤亡人员和灾害破坏情况远远小于上次。同一地区、3月内连续发生两次8级以上的地震,引起了各方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介绍,地震的发生是应变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地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发生,说明积累的能量在上次发生地震时并没有完全释放。从地理构造方面说,发生地震的地点处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这一地区本身就是地震多发带。“从历史上看,在范围相当小的地区连续发生8级以上地震,也并不罕见。”“根据地震的强度和时间判断,这属于一种双震型的地震发生模式。”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魏成阶表示,这种地震一般发生在海底,大多是7级左右,8级以上的比较少,这说明这一地区已经到了地震的活跃状态。地震发生后,印度洋沿岸国家纷纷发出海啸警报,但几个小时后又先后宣布撤销。对此,张晓东表示,在如此强震的情况下,预警系统百分之百会启动,但预警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发生海啸,要看具体情况。“大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也是正常的。”魏成阶解释说,因为发生海啸主要是看地震时海底岩层的错动发生在什么方向,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上次的地震岩层垂直错动,造成的水位变化在海洋上虽然只有十几厘米,但随着海水传动,到了近岸地区就可能达到十几米。如果是水平错动,对海水的扰动就比较小。“就目前情况看,这次地震发生在上次地震的东南面,地震地质构造的背景是属于西北向的,初步判断可能是水平错动。”“震源较深也是没有发生大海啸的原因之一。”魏成阶说,去年引发海啸的地震震源是在海面下10公里左右,而这次地震震源位于海底30多公里处,要深得多,地震波在向上传递的过程中会逐渐衰减,即使引发海水波动也不会太明显。由于没有发生海啸,此次地震的破坏程度将远远小于上次,再加上各国在上次灾难后都做了相关准备,因此伤亡人数也会大幅减少。 (5-4076-KYB)
附件下载:
|
同主题文献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