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矿山的构建浏览次数:455 发布日期:2005-05-18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 李志坤党的十六届四川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到了“执政能力”这一高度,反映了党对执政问题的全面认识,显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结合攀钢矿业公司的实际,现就构建和谐矿山的实现途径,笔者谈一点粗浅认识。一、改革、稳定是构建和谐矿山的前提今年,是攀钢加快主辅分离、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力度大、发展任务重、稳定要求高是其明显标志和基本要求。如何用改革促进发展,用发展维护稳定,用稳定推动改革,是摆在矿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有改革,矿山就没有出路;没有稳定,矿山就不可能发展,这已成为人们析普遍共识。因此,改革、稳定是构建和谐矿山的前提,这需要矿山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职工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笔者认为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提高改革方案的合理性。即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稳定意识,准确把握政策,完善工作机制,使改革方案更趋完善合理,既兼顾国家、企业利益,又兼顾个人利益,通过改制改革,使矿山职工能够分享到改制改革带来的成果。(二)加强改革方法的稳妥性。要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平稳过度、逐步到位”的指导思想,依法规范操作,做到方法步骤稳妥,措施有力得当,实施效果明显,把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保证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三)增强实施效果的明显性。在推进改革方案的实施中,要始终关注重点群体,把做好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与入情入理的情绪疏导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营造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氛围,避免让职工产生“自己沦为了改革牺牲品”的想法,不断增强自身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二、创新、发展是构建和谐矿山的基础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催化剂,而加快发展是保持企业稳定的重要条件。一个对创新认识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的企业,不仅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精、尖、细等优质产品,而且势必造成企业效率低下、效益不高、职工下岗的恶性循环。因此,企业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矿山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创新的举措鼓舞人心,以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富民的实绩安定人心。笔者认为,矿山应在四个方面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一)在思路创新上做文章。思路决定出路,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冲破思维禁区,走出观念误区,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尤其在事关矿山发展成败的大问题上,要有敢闯、敢试、敢干的精神状态。(二)在管理创新上做文章。实践证明,按常规方法管理矿山已不能解决旧体制所遗留下的问题,如领导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如经营者的素质和工作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如管理是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问题等等。必须要有突破和创新,要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将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于企业管理。(三)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结合三项制度改革,真正把制度创新落实到实处。首先,改革人事制度,有产激发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次,改革用工制度,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格局;再次,改革分配制度,使分配水平随效益浮动,增强职工靠效益求生存的观念。(四)在技术创新上做文章。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明确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建立健全企业的创新体系;狠抓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三、矿山文明是构建和谐矿山的主旋律矿山文明是由人类文明引申而来。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方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一定的政治文明建设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以一定的精神文明为条件,同时又影响和决定着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和谐矿山,是矿山物质、政治、文化建设的一体推地,是矿山三个文明的一体推进,是全面建设矿山文明的新境界。因此,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矿山,必须加强对有关重大总是的调查和研究,充分把握新形势下的和谐矿山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提高构建和谐矿山的工作能力。大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矿山。“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构建和谐矿山,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矿山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既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促进矿山更加和谐的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必须从矿山的实际出发,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要“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努力实现职工群众所期盼的稳定、和谐的矿山。(二)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矿山。公平与正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所在。一个没有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即使群众富裕起来,也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在社会急剧转型中,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开始产生分化的转移,在这个时候,必须秉持公正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都得到妥善协调,矿山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尤其要重视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使所有的职工群众都能分享矿山改革发民的好处。(三)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矿山。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第一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释放,整个社会创造的源泉涌流,活力迸发,才是真正的社会和谐。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即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是无穷尽的。构建和谐矿山,就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矿山进步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更大地激发全体职工群众的创造激情和活力,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矿山的能力。(5-4268-KY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