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础性水文地质工作 加强地下水监测

浏览次数:589  发布日期:2005-07-05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田廷山    一、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地下水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现状年供水量5600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1100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近20%,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全国近2/3的城市使用地下水供水,全国40%的耕地使用地下水灌溉,全国95%以上的农村人口饮用地下水。地下水供水在北方地区不可替代。主要城市地下水在生活供水、农业供水、工业供水中的比例北方地区大于50%。近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地下水开采量以平均每年25亿立方米速度递增。大规模地下水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诱发地质灾害。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km2,超采区面积62万km2,严重超采城市近60个,造成众多泉水断流,部分水源地枯竭。    河北平原和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采量累计分别达到500亿m3和60亿m3。由于严重的地面沉降,天津市已不能继续超采地下水。长期持续超采造成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储存资源不断减少,目前有近7万km2面积的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沧州市深层地下水漏斗中心区水位最大下降幅度近100m,低于海平面80余米,地下水储存资源濒于枯竭。    二、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逐渐加重。目前,全国地面沉降面积达7万km2以上,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增加了1/3。天津塘沽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3米。苏州地面沉降:河水位相对上升、地面高度相对降低,堤坝防洪标准降低。江苏张家港地面沉降:井台抬升,水井报废。上海地面沉降:外滩防洪挡水墙越筑越高。上海不均匀沉降:地铁线受到一定影响。西安地面沉降、地裂缝:供水主管道破裂,周围数公里街道汪洋一片。   (2)岩溶塌陷规模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岩溶塌陷1400多例,塌坑总数超过4万个,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3)海水入侵形势严峻。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的部分沿海城市和南方沿海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呈现由点状入侵向面状入侵的扩展趋势。   (4)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5)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淮河流域(安徽)地下水水质呈大面积污染。地处华北平原的山东淄博市地下水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日供水量51万m3特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珠江三角洲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导致农产品有害元素超标严重。受天然地质背景条件不良影响,全国约有1亿多人饮用不符合水质标准的地下水,遭受地方病困扰。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鞍山市,污水排放造成五道河沿岸大面积地下水污染。给人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大莫村村民患血栓病、甲亢病死亡多达160人。受天然地质背景不良影响河套平原砷本底值高,砷中毒危及近90万人身体健康,通过长期地下水监测,为当地群众解决了清洁饮用水。北京市硝酸盐氮污染,随时间变化地下水污染加剧。尽管如此,地下水水质明显优于地表水。地表水I,II,III水只占29%,地下水I,II,III水占92%。    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地下水监测工作    2004年3月19~20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监测。以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为前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禁止在缺水地区上高耗水项目。    2002年10月1日,温家宝同志在国土资源部孙文盛同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防治的调研报告》上批示:“超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在许多地方呈加剧趋势,已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大的损失和危害,并成为影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补充材料上的批示:就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来说,地下水尤其是深层水过量超采是个值得重视的严重问题。    2004年7月,曾培炎同志在40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提出的“关于设立‘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国家专项的建议”上批示:“请发改委研究并提出意见”。    曾培炎同志2003年12月10日,在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第13期《关于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和立法工作的建议》上批示:请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注意开展研究地下水的防污和治理工作。    四、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1、国家防灾减灾与战略决策的需要      危及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上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以获取科学决策与工作部署的基础依据。     2、国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投资决策的需要     地下水既是不可替代的水资源,又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和生态支撑条件。土地荒漠化、沙化、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是制约我国干旱半干旱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完善的区域地下水监测网络,是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要支撑条件。     3、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上海磁悬浮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都需要加强地下水监测,以保证其基础设施的稳定。    4、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需要     建立完善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络,是提高地下水科学研究水平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目的的基本要求。     五、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    目前全国共有:1个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17个地市级监测分站,3000多人从事地下水监测工作,其中专业人员占70%以上。    在全国23847个地下水监测点中,4764个监测点可供修复利用,28个均衡试验场中2个可供修复利用。大部分监测点仍以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电表、测钟、测绳等)为主,监测精度无法控制,监测效率较低,监测数据无法满足科研和生产实际应用的需要。部分监测孔只能进行水位或水质单项监测;水质监测,分析项目较少。缺乏专门针对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地下水监测。     六、国外地下水监测情况   美国共有42000个地下水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16000个。人工监测、自动监测人工采集、自动监测实时传输。电视播报地下水监测信息唤起公众参与、保护意识。美国地调局负责全美地下水监测信息的管理与发布。    荷兰在34000km2面积内,有31400多个监测井。地下水监测点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1个。分国家级、地方和企业三个级别,服务于不同目标。   七、认识与工作建议      几点认识   (1)水文地质调查部署是以满足国家需要为目标   (2)以人为本,满足社会需要   (3)成果的使用程度:时效性,实用性   (4)其他行业和部门工作部署的借鉴意义   (5)资源整合     工作建议    (1)地下水及其环境问题监测    (2)地下水污染调查(3)地下水库调查评价与建设示范(4)重要地区战略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自国土资源部网站)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