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地学家眼中的地学热点

浏览次数:548  发布日期:2005-09-08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访参加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的几位代表赵  凡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华人,这个共同的称呼让我们超越了国籍和地域的界限。而科学本身,是没有国界的。8月26日~29日,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华人地质科学家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就地学前沿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切磋。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参加会议的几位代表。他们各自谈了所在地区地学关注的焦点。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尽管地区不同,地学家关注的问题各有侧重,但是,资源和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题目,以地学关注人的生存,是大家的宗旨,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的地质科学水平推向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华人地学家的共同心愿。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大陆地质现象丰富,给地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目前中国地学在基础研究上有三大热点:一是西藏地区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与造山运动的作用;二是超高压变质带;三是全球变化。我们的学者在这三个热点基础问题的研究上,都有出色表现。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中国现在进入到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初阶段,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全球的问题,因为第三世界国家都在纷纷进入这个发展阶段。地学家的任务,是要摸索资源的存在规律,开发新的矿产资源,发展新的勘查技术和研究方法,同时注意在开发中保护环境,使之尽可能少地受到损失。北京成功举办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中国地学家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世界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是,在基础理论原始性创新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全球华人地学家的广泛交流,目的就是取长补短,逐步缩小直至消除这个差距。梨权伟(香港地质学会会长、辉固工程顾问有阴公司高级工程地质师)、李作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香港从事地学研究的人员大约有2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工程地质研究的,也有一部分搞环境地质,但几乎没有人从事矿产地质工作。这是由香港繁荣的经济决定的。在香港,地皮的价值远高于地下矿产资源的价值,所以,尽管香港也开过矿,但旧矿山早已停采,现在也很少有人再去开矿。这样,工程地质问题就显得很突出。香港有两大地质问题,一是开山,一是填海。香港有10万多个边坡,必须处理和维修的有1万多个,但是,我们一年只能处理200多个。工程地质还包括通过研究,确定公路、桥梁、房屋等建筑物是否安全。此外,在环境地质方面,我们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城市垃圾处理。在城市地质方面,我们与大陆的交流在香港回归之后逐渐开始,希望今后更加深入。罗清华(台湾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现在我们研究地学,更关注的是在人与自然环境这个层面上,也就是地质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我国台湾,有3个地学问题直接与人的生活发生联系。一个是地质灾害。台湾地质灾害严重,地震、台风频发,社会和经济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一个是水资源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开发,台湾地下水污染得已经不能使用了。如果一味大量地修建水库,会带来很多更大的问题。再有就是能源问题。10年前,台湾的石油危机就已经出现。作为地学家,我常常来大陆考察,发现在台湾有的这些问题,在大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一开始就有周密的规划。我们现在举办这样的会议,是为了让全球华人用共同的语言讨论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地质科学家来讲,广泛地交流非常重要。科学不能闭门造车,交流是产生科学突破的契机,何况华人还要帮华人。上个月的《自然》杂志上作过一个统计,在过去的15年里,亚洲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了6倍。但是,科学的冲击力不够。就是说,我们的论文数量上去了,但论文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全球的华人地学家应该凝聚力量,提高研究质量。周义明(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会长、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以前,我很关心的是中国地学家与国外的交流问题。现在,这种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了。中国的地学家常去国外,国外的地学家也常来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更好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来促进自己的地学发展。这也是我们开这样一个会议的目的。大家交流了信息,也就是探讨了今后合作的机会。地学在美国,越来越与其他学科比如生物学交叉了。美国的地学家把研究地学与研究生命的起源联系起来,他们还很着迷到其他星球寻找生命的痕迹。这种研究不一定直接涉及到国计民生,但却是人类智慧的发展,也关系着人类的未来。所以,我们的研究也应该往这个方向推进。段振豪(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员、北美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副会长):地学家面临着两大任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抓住世界前沿。在前一个方面,中国的科学家取得了很多成果,而在后一个方面,我觉得仍然存在着研究方法陈旧的问题。我现在在集中主要精力做国内的科学研究项目,所以发现了一些问题。国家的投入在增加,但是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大的提高。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了,论文被引用率并没有增加。而论文被引用,才是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与过去相比,中国地质科学家素质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我们已经开始出现了科学的将帅人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增加这种人才,使他们的才干得到正常的发挥,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应有的承认,使他们的精力能够更多地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方面,而不是分散在频繁的会议和评审上。(5-8302-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