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文地质成果实现数字化浏览次数:605 发布日期:2005-11-01 分类:信息化快捷准确全面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汇集965个图幅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数据库体系形成记者范宏喜报道,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完成10周年之际,以信息集成技术汇集我国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的空间数据库建设体系已基本形成。如今,只要你进入全国水工环地质基础资料空间数据库查询系统,全国各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形成条件、重点城市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开发潜力等信息便一目了然。10月21日~30日,随着全国最后一批265个图幅水文地质数据库建设的鉴定验收,这项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的965个图幅的全国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空间数据库建设,历时5年已全部完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重点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始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完成了第一轮覆盖全国范围较系统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评价。1996年1月,东北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的审查验收,标志着全国960万平方公里以1:20万为主的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全部完成。通过水文地质工作者20多年的努力,已经查明的全国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开发潜力、可开采资源量以及全国重点城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国土资源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及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宏观决策,提供了翔实的水文地质依据。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常规的水文地质成果使用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为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提供水工环地质专业信息支撑,支持各类地学应用和宏观管理、综合分析及信息发布等需求,成为建设全国水文地质调查和重点城市水工环地质综合评价空间数据库的当务之急。据承担此项工作的专家介绍,全国水文地质调查和重点城市水工环地质综合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将实现资源共享并发挥数据库多用途、全方位的应用效益,特别是经过下一步的信息整合和综合研究后,其成果将快捷、准确、全面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服务。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