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夫山将镌刻中国名字浏览次数:553 发布日期:2005-12-05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小 雪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定于11月18日从上海启程,在为期130天的考察活动中,不仅要在格罗夫山地区完成七大考察任务,还将为40余座岛峰命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近日透露,11月18日,120名科考人员将乘从“雪龙号”前往南极,执行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2005-2006年格罗夫计划。为40余座岛峰命名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8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这将是中国人第四次深入格罗夫山区域展开科考工作。此次考察行动中,最令人瞩目的一项任务莫过于对过去从未到达的格罗夫山区域40余座岛峰进行勘测和命名,并编制1:50万地质图。这项任务意味着,在南极地理概念和版图上,将正式出现中国名字的地理命名,并向全世界发布,中国命名从此将永载史册。格罗夫山区(Grove)地处东南极内陆冰盖腹地,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位于中山站和DomeA之间,是中山站通向南极内陆的必经之路。在错落起伏的群峰中,隐藏着无数关于全球地质变迁、气候变化、行星运行的远古秘密,是一部解读地球神秘历史的无字天书。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认为,格罗夫山地区将是南极最后一片可以绘制地图的地方。鉴于中国对国际南极事业的贡献,尤其是中在南极格罗夫山区域考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该委员会正式委托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对格罗夫山区域40余座未命名岛峰进行勘测和命名。有关方面表示,命名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就是要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了选出的名字最能代表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还在网上投票征集40余座岛峰的中国命名。据悉,南极格罗夫群峰命名候选名单共有九大类别,涵盖了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山峰、江河湖海、动物和植物,目前孔子、康熙、曹雪芹、王羲之、李四光、泰山、黄河、龙、松分别名列这九大类的第一名。七大科学考察任务陨石回收与研究格罗夫山是地球上极少数未见人迹的区域之一,也是最理想的陨石聚集地。我国在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南极陨石,不仅填补我国在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使得中国陨石数在世界排名第三。其中,包括非常特殊和珍贵的陨石,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预计,此次考察中对陨石的采集量,将成为中国获得超越美国、跻身世界排名第二陨石大国的绝好机会,它将预示着中国在极地考察事业中的探索能力逐步走向优先。同时,充沛的陨石资源也将为我国深空探测计划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研究通过对南极冰盖进退历史的研究揭示今后地球环境和气候的总体演变趋势一直是全球所关心的热门课题。但至今对南极冰川演化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地质事件,甚至包括一些最基本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当前,我国科学家已在格罗夫山首次发现了内陆极寒冷荒漠土壤、发现了大量沉积岩转石中的古微生物化石组合,以及冰碛堤、冰蚀线等重要的冰川地质界线。这些发现不仅可以准确地描述东南极内陆冰盖新生代的演化历史,而且极有可能对地球历史气候环境变化的轨道与行星因素的传统争论提供重要的证据,并可望获得突破性的成果。2005~2006年格罗夫山内陆考察队,将对该地区冰川和古气候演化记录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系统回收沉积岩漂砾,补充其野外分布和产状方面的基础资料,从而深化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确保我国在该地区该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地质考察南极大陆内部构造性质和构造格局的认识直接影响对南极大陆形成和演化以及矿产资源潜力的认识和评价。至今对南极大陆的地质认识主要是基于陆地周边数量极有限的露岩区获得的。目前,一些国际前沿地质学研究大都认为东南极是一个前寒武纪的克拉通,其形成时代是寒武纪(泛非期),但是也有地质学家认为其形成于10亿年前的格林威尔期。为了查明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离散再到冈瓦纳超大陆形成过程中普里兹带的行为及其所起的作用,中国南极考察正在编制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将于2006年6月结题。在中国第21资南极考察中,考察队员已对埃默里冰架东缘和普里兹湾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格罗夫山地区的全面调查,特别是北部未考察区域的调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在第22次南极考察时完成,否则本项目将无法按期结题。普里兹带1:50万地质的编制和出版将加强我国在国际南极事务上政治地位、外交地位和科学地位。内陆冰盖测绘研究我国已经利用GPS差分技术实地测绘了第一幅格罗夫山核心区、覆盖面积110平方公里1:25000的地形图,在格罗夫山布设了7个GPS大地测量点,并在从中山站到格罗夫山布设了监视冰盖运动的GPS控制点,本次考察通过对控制点的复测研究冰雪运动和冰川动力学特征研究提供基础,同时通过角反射器及航空测量进行冰盖运动遥感监测的等探索性研究。星地遥感同步观测研究通过在格罗夫山地区地面不同介质面永久性角反射器安装,完成极地星载遥感综合实验,为和欧空局合作开展监测冰盖的长期运动研究打下基础;获取格罗夫山地区冰流数据为陨石富集机制和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安装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格罗夫山地区气象资料贫乏,基本上是空白。在格罗夫山地区设置自动气象站,对积累和提供南极冰盖空白区的气象资料,认识该地的天气气候特征和研究陨石风成富集分布特征等有重要意义,对制作中山站区的天气预报也会有所帮助。航空中继站(格罗夫山避难所)从内陆考察战略规划和权益的长远角度考察,为保证DomeA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队员安全救援,在格罗夫山裸岩区建立度夏临时避难所是势在必行的措施。避难所不仅可以作为DomeA航空支援(救援)的中继加油站或者中转基地,也是格罗夫山将来经常性夏季考察的野外基地。更重要的是,格罗夫山度夏基地的存在本身就具备极其有力的国家权益优先性标志意义。据悉,中国计划今后几年再投入6400万美元,用于极地考察研究能力建设,包括改造原有的南极中山站,对“雪龙”号设备进行更新升级等。相关链接 格罗夫山:南极大陆最壮美的地方52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上,只有140万平方公里是陆地,而且93%的部分被冰盖所覆盖。只有极少数设有被完全覆盖的山脉峰峦凸露冰盖,格罗夫山就是其中之一,它是64座冰原岛峰的总称。地处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腹地,位于中山站和DomeA之间。1958年,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格罗夫(Grove)少校首次在那里着陆,因此被澳大利亚南极地名委员会以他的姓氏命名。巧的是英文“Grove”的意思为小树林,而从天上看去,这片3200平方公里的地区蓝冰铺盖、冰山起伏、岛峰凸现,仿佛一片森林,被喻为南极大陆最壮美的地方。正是在这片南极冰盖的“森林”里,在错落起伏的山峰群落中,隐藏着无数关于全球地质变迁、气候变化、行星运行的远古秘密,是一部解读地球神秘历史的无字天书。(辛 讯)(5-11154-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