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保护攻坚战

浏览次数:488  发布日期:2005-12-07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王  莉水源减少,湿地萎缩,加上放牧、垦殖和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4万平方公里,每年向长江、黄河输送的泥沙达1亿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青海省打响三江源生态保护攻坚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三江源仅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就有扎陵湖、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以及著名的约古宗列沼泽、星星海沼泽,著名的岗钦等雪山冰川。这里还集中分布着大量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生态危机步步紧逼然而,如今的三江源却有着美丽背后的哀愁:放眼望去,翠绿的山坡上随处可见或大或小的沙圈;驻足观察,草地上布满民鼠洞;长江上游的河水混浊不清……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为何退化?业内人士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最根本的自然因素。与30年前相比,高原上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2~0.5摄氏度,除了造成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沼泽旱化状态,由此引发草场严重退化、土地冻融性沙化和荒漠化……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的冰川和东河源区生态环境专家介绍:冰川水是三江源地区的重要补给水源,但当前冰川正在急剧退化。仅在1993年~1995年三年间,冰川表面减薄和末端退缩,就导致冰川融水量减少7亿立方米以上,其后情况还在发展。冻土也在继续退化,现在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了一成,约1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湖泊最多的“千湖之县”玛多县,原有的4000多个大小湖泊现在只剩下2000个。原先这一地区没有沙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大片沙漠。在卡日曲、扎曲、约古宗列曲及扎、鄂两湖一带,原有的高寒草原化草甸,如今大部分已变得干黄而稀疏。从整体上看,三江源已有50%~60%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同上世纪50年代相比,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了30%~50%。由于水源减少,湿地萎缩,加上放牧、垦殖和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破坏,三江源地区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三江源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4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11%,其中长江、黄河、澜沧江各为1万、1.55万和0.87万平方公里。据悉,沙化土地每年向长江和黄河输送的泥沙就达1亿吨,在长江源沱沱河一带至通天河流域更加严重,当地牧民说:“沱沱河早先是清清的,现在变浑了,水也少多了。”三江源湿地的整体萎缩和退化,还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称约有近15%~20%的动物物种受到严重生态威胁,各类植物也在逆向演变。此外,日益猖獗的鼠害也给三江源地区雪上加霜,青海林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三江源地区的鼠害面积已达3.2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总面积的10.34%。保护行全面展开动令人欣慰的是,近五年来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在三江源地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自成立起,冰将矿山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厅党委的议事日程,并将三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在审批发放矿业权证时,充分征求环保部门的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经主管部门确认的不予发证。通过换证工作,青海省还关闭了一批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破坏严重的小矿。为增强全省矿山企业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省厅出台文件,要求对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重采轻治、破坏环境的矿山限期停产整顿,经整顿仍不能达标的,要坚决依法注销或吊销采矿许可证;切实落实矿产开发监督管理责任,依法督促采矿权人对采造成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开发活动中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或者填实,对采矿形成的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下水系统破坏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新办矿山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造成植被破坏的矿山企业,要求其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三江源一带的砂金开采由来已久,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此青海省下发了《关于在全省范围内禁止开采砂金的通知》,要求各县人民政府在辖区内主要交通路口设立砂金禁采广告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禁采令的实施工作,并指导农牧民制定禁止开采砂金、保护生态环境的乡规民约。青海省国土资源厅还与省监察厅对砂金禁采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目前全省砂金开采活动已被全面禁止。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的修建,省内砂石需求量急剧增加。个别砂石矿的开采造成铁路及公路沿线两侧山体植被和土层剥离,形成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隐患。为此,省厅制定了本行政区砂石开采规划,在规划未批准前,不得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为了加强青藏铁路沿线的砂石开采管理,保护好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省厅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加强青藏铁路(格拉段青海境内)沿线砂石开采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对辖区内的砂石开采点进行了专项清理。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为加强这项工作,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向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2004年向国家争取600万元,对三江源核心区的称多县所朵金矿和班玛县多卡吉卡金矿砂金过采区进行恢复治理。完成了扎朵金矿1018亩和多卡吉卡金矿842亩过采区的填坑覆土、种草养护和围栏建设工作,经检查验收,人工播种的披碱草长势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2004年年初,小厅在多次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又编制了三江源地区和海北等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7份,并上报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审批。其中由麻莱县布曲矿区、白的口矿区和祁连县领先宝(镇)地区铀矿勘探废渣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于2004年11月得到国家批准,项目总投资900万元,目前3个项目正在全面实施之中。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青海省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许多问题和困难还有待解决。在玉树州、果洛州和海北州等砂金主要分布区,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了砂金开采活动。长期的采金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过采区的生态环境亟待恢复治理,但由于缺乏资金,恢复治理的难度很大。虽然2004年《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已出台,但其中缺少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在法律上缺乏强有力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矿山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成了一句口号。为此,有识之士呼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应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尽快恢复治理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建议青海省政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在《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中增补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内容。           (5-11174-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