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山的伏波试剑石

浏览次数:483  发布日期:2005-12-08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中国地质博物馆 吴胜明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的仔细和认真,也表现在《游记》的写作上。现举一例。试剑石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随处可见,但我们经常见到的试剑石是一块巨石由于崩塌、风化等原因,岩石沿着原有的节理裂开。例如,作者在河南云台山小寨沟见到的“楚王试剑石”以及在广东西樵山见到的“试剑石”,都是属于这种类型。徐霞客在考察中也遇到了一个“伏波试剑石”,就在广西桂林叠彩山下的石灰岩溶洞——还珠洞的外侧临江处。作者去考察过两次,它实际上是一个从上往下生成的钟乳石,离地面还有不到20厘米的距离。那条所谓的剑痕缝隙原来是石灰岩的岩层,水流沿着这个层面的裂隙冲刷溶蚀出一条缝隙,整个试剑石只是一根溶蚀残柱,如今它已无水的溶蚀作用,无法分解碳酸盐而产生新的沉淀,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它将永远都是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有一资料说,湖北通山隐水洞有一长为16厘米的石笋,“长”了5200年。按此速度还要7000年左右才能连在一起。正因为与地面有这20厘米的缝隙。人们就编了一个故事,说是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在此试剑,才留下的这一缝隙。当然这仅仅是为了提高游人游兴的一个故事。我们一般人,包括一些专家看过这个试剑石后也没有多想,觉得理解就行了。而徐霞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说明了这个试剑石是石钟乳,而且更进一步指出,这个缝隙的方向不是竖的,是横的;剑非竖劈,而是横向劈(披)的。读后,令我十分感叹,徐霞客就是徐霞客。他的观察仔细、认真以及别人都看到了的现象,只有他才能说出来,写下来,这就是地学的修养,这就是地学的水平。我们不妨把《游记》中,有关这段的文字摘引如下:“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盖其剑非竖劈,向横披者也。”       (5-112560-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