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二勘院红层找水钻井104 眼 52眼井竣工浏览次数:531 发布日期:2010-03-31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最高单井日出水量200余立方米,为2万多人解决了饮水困难,还可部分用于培秧育 记者刘振国、马家龙、冉玉兰、王正端报道,面对百年未遇特大干旱,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查院技术人员冲破“红层无水”的传统观念,在红层集中分布区部署的地下水勘查井经施工检验,井井见水,最高单井日出水量200余立方米,为2万多人解决了饮水困难。3月24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云南省副省长刘平一行亲临二勘院找水现场检查指导,慰问奋战在抗旱前线的干部职工,对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救灾、找水打井行动快成效大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迎难而上、再接再厉,替政府分忧愁,为百姓解干渴。 地处滇中地区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由泥质、砂质页岩构成的红色地层占国土面积的70%~80%,成为云南省内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年3月初,二勘院按照省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第一时间赶赴抗旱第一线,开展科研、普查、布井、钻探施工等多手段结合的地下水勘查攻坚战。 红色地层因其含水、储水条件极差,历来被视为“找水禁区”。二勘院技术人员分析研究1∶20万水文地质区调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和图件,认真总结先前在楚雄一带开展红层找水示范工程积累的成功经验,发现示范期间打成的一批红层地下水井,至今仍有60%以上出水、供水正常,为解决抗旱救灾、人畜饮用水困难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研究证实,这批取水井基本都布置在钙质泥岩,地质构造相对发育和风化程度较高地带。 在分析老资料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该院提出,要发挥技术先导作用,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综合研究,选择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块和地段,重点寻找钙质泥岩溶洞裂隙水、砂岩构造裂隙水和浅层风化裂隙水。按照新的认识,30多名技术人员仅用20天时间就在楚雄州10个县市大范围布下428眼打水井位。院领导精心组织,迅速调集89台钻井设备,相继开工钻井104眼,累计进尺3800多米。截至3月23日,已经竣工的52眼钻井,井井出水,昼夜涌水量达2900立方米,其中7眼井出水量分别超过100立方米,最大单井出水量达205立方米,可供2万余人饮用,还能部分用于培秧育苗。当地领导和各族同胞称赞:井小作用大,地质队了不起。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