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质科学多样性支撑作用浏览次数:572 发布日期:2006-04-21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谈加强地质工作于德福谈到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体会,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使地质科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支撑作用发挥得更好。记者:您说国务院《决定》的发布将使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支撑作用发挥得更好,请介绍一下您是怎样理解的?孙枢:《决定》中明确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国务院对地质工作的这一定位,对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将大大提升社会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知程度。地质科学从诞生起,就确立了研究的两大目的,即揭示地球作为一个自然实体的内在规律和以获得的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但一部分社会成员对此并不完全了解。现在,国务院以《决定》的形式重申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及服务的多样性,这就使得我们对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社会公众了解地质科学到底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哪些服务。这无疑会为地质工作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二是将大大激发地质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决定》对地质工作的这一定位,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以往工作的充分肯定。在《决定》精神的鼓舞下,广大地质工作者感受最强烈的是自己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应肩负的责任,是要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而更加勤奋地工作。我认为,这种精神动力所激发出的创新欲望将是强烈的,对地质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是巨大的。记者:请您结合我国地质工作实践,谈谈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的多样性?孙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立健全了地质科学的学科体系。例如陆相生油理论、板块构造、地层学、岩石学等许多分支学科的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为地质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提高了我国地质科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能力。在服务经济社会方面,我们在过去50多年里,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在提高我国区域地质研究水平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线索。我们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天然气田,并使石油石化工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发现了大量的固体矿产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矿业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支撑;在防治地质灾害与确保重大工程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海洋地质工作的开展,为保护我国蓝色国土的权益、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地质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则为我国走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道路,提供了最为基础的支撑。因此,我认为《决定》对地质工作服务多样性的定位,既是对我国以往地质工作的科学总结,更是对地质工作发展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说,地质科学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记者:您认为今后我国地质科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发展哪些学科或领域?孙枢:我认为,一方面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主要包括能源和非能源矿产资源的发现、勘查、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地质灾害的预测与减轻,工程建设与工程规划的地质基础及安全性,环境保护与环境优化,发展地质工程和技术。这些都是我国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地质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在这些领域提供切实服务和支撑,社会公众也会更加关心和支持地质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地球。要继续推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纵深发展,更加重视同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的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发展,发展空白或薄弱的学科领域。通过对地球更加深刻地认识,来推动我国应用地质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记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地质工作服务的多样性,您还有哪些建议?孙枢:首先应积极支持发展地质教育事业,加强地质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地质科技工作者待遇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加强全社会的地球科学素养。我认为,社会对地球科学的需求是同其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在现在社会,人类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大增,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程度大为增长,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社会也开始着手减灾、防灾,地球科学的社会功能大为扩展。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强,这就使得地学知识不仅应为专业人员所需,而且也应成为计划和决策者的必备知识。因此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编写适合各级干部使用的地学理论教材和参考丛书,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专门组织干部到现场实习,并将地学理论列入各级干部的培训和考核计划中。这样做,将有助于各级干部扩展视野,发掘地方资源的潜力,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好地应对国际挑战。人物介绍孙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沉积学、沉积大地学研究和地质综合考察。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撰写科技报告20余份。主要著作有《中国东北北部地质矿产概况》、《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相图》。(6-04042-DKDB)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