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科院研究人员提出:冻土和活动断层,青藏铁路开通后仍需加强监测

浏览次数:640  发布日期:2006-08-02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记者赵凡报道,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行,两大地质问题表现突出,一是冻土,一是活动断层。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吴珍汉时了解到,对这两大难题,铁路开通之后,仍需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平均海拔400米以上,铁道部在调动大量技术力量进行勘探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冻土、断层和地质灾害等问题,一再优化设计方案,并采取了很多非常规的措施,保证了铁路的建设和顺利运行。吴珍汉参加了青藏铁路全线活动断层勘察与地质灾害研究工作。他介绍说,青藏高原是迄今地球表面最活动的大陆地区。通过沿线1:2000的地质勘查,查明了有114条近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不同规模的断层,其中4条是现今正在强烈活动的断层。活动断层不仅可能孕育地震,而且由于它的作用,还能够在冻土地区产生移动冰丘等破坏性比较大的地质灾害。工作人员日前已经在青藏铁路沿线发现6个移动的冰丘群。尽管断层和冻土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列车运行后,加强监测和研究铁路沿线的这两大地质问题,不可偏废。吴珍汉称,从2005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地质力学所已经开始了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层的监测。2005年在昆仑山、安多、羊八井建成了3个地应力综合监测站,实现了对地应力、地形变、地温和地下水位的全自动综合监测和监测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计划通过3年时间,沿青藏铁路一共建成6个这样的监测站,初步形成综合监测网。今年已经开始在可可西里打一口深度为150米的钻孔,打穿冻土、放入监测仪器,计划在今年9月建成可可西里地应力综合监测站。此外,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监测体系还有断层位移自动监测网、GPS观测网、卫星雷达干扰测量等。中国地震局、中科院冻土所等也建立了相关的监测研究系统。实时的动态监测和认真的科学研究,将会在保障青藏铁路安全顺利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6.7.18  中国国土资源报  1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