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监测、预警、评估城市水土环境污染 为北京“碧水蓝天”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浏览次数:662 发布日期:2010-11-25 分类:综合 记者张鑫馨报道,国家“973”计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目前全部完成。该项目实施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水、土环境现场观测试验和立体调查,应用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碧水蓝天”工程作出了贡献,近日获2010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项目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为第一承担单位,项目组以北京城市典型区域水、土环境介质中主要污染物的延缓效应,及污染物在水、土环境界面内、外的动态迁移、转化机理为突破口展开研究,在解决城市水土污染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首次获得北京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正构烷烃等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并揭示其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地表土壤中正构烷烃异常主要分布在北京城东北部,深层土壤中正构烷烃在北京城的东北、东南和西南均出现局部异常。 ——系统查明了北京地区1100平方千米范围内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空间分布范围和存在形式。研究发现,北京市城近郊区土壤主要污染物是汞、镉、铅、锌,且大面积分布在表层。 ——利用经典土壤侵蚀方程和元素的空间分布计算出密云水库上游及库区营养物质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营养元素主要分布在潮河流域上游、总氮以水土流失和畜禽养殖污染为主、总磷以畜禽养殖和生活点源污染为主要来源、其他污染元素主要来自矿山开采等点源污染,为保障水库水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揭示出北京城近郊区浅层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氯代烃高浓度点主要集中在丰台、老城区和东郊化工区一带,其他地方零星分布,重污染点主要在西郊一带,其他地区呈点状分布。 ——发现了水、土环境污染新毒素Microsystin-YY及生物降解污染治理新菌种。 ——通过官厅水库水体中磷的形态、富营养化机理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水介质内和水—沉积物界面上磷形态转化模式与机理,提出磷素“激活”迁移转化理论,通过运用微生物吸收活性磷并阻断活性磷循环的技术方法,为解决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提出了城市土壤重金属、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迁移、转化模型及其治理方法,包括碳同位素追踪有机污染物及运用树木年轮追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演变新技术,并发展了土壤“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理论及其控制途径。 项目组有关人士介绍说,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有关北京地区各类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异常空间分布数据集被北京市地勘局、院所采纳;《城市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模型》中有关江河流域、农田、湖泊—湿地等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的模型已被六省、市科研院所应用;土壤重金属元素预警、溯源等技术被纳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并颁布实施;水库三维水质模型等技术成果已被国家地质、环保、农业等部门应用;密云水库水、土、气环境污染综合监测、调控建议被北京市政府采纳。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