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欠账追踪浏览次数:484 发布日期:2006-09-29 分类:专业领域/城市地质 ○ 污染严重——含有93种有机污染物○ 欠账较多——仅有5%的垃圾渗滤液实现达标排放○ 认识不足——只重视垃圾填埋场使用年限,忽视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污 染 现 实 触 目 惊 心垃圾渗滤液是产生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报告,其COD浓度可高达7万毫克/升,有害物质种类近百种,其中不乏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新鲜垃圾渗滤液中还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垃圾渗滤液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可达标排放的处理率太低了,治理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欠账非常严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据徐文龙介绍,截至2004年,全国有垃圾填埋场444个,根据对其中300多个垃圾填埋场的调查,发现真正能达到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调查,发现真正能达到垃圾卫生填埋标准的只有20~30%,而垃圾渗滤液真正能够就地处理达标排放的仅占5%左右。也就是说,全国只有20多个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是达标排放的。我国大部分垃圾填埋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防渗设施或者防渗设施效果差,每到雨季,大量垃圾渗滤液随着雨水一起进入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地下水和土壤严重污染,由于没有处理设施或者设施无法发挥作用,填埋场溢出或者收集的渗滤液排入河流和周围农田,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媒体在这方面常有曝光:成都市长安垃圾场在建设时是面没有一并考虑渗滤液的处理,因为渗滤液产量较大,造成污染;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在设计时也由于没有妥善考虑渗滤液的处理,实际运行后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事故;北京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和杭州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原先都采取了生物法来处理渗滤液,但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要求,不得不重新建设;7月媒体曝光北京市门头沟区焦家坡垃圾场渗滤液污染了这个地区的饮用水源,影响恶劣,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家环保总局曾经在2002年对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城市中89%的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地下水质超过国家标准,其中最严重的超过标准8万倍。“垃圾渗滤液污染不同于其它污染,它是潜入地下的污染,因此很难被及时察觉,这也是没被城市管理者重视的原因之一。但是当污染问题显现时,造成的危害就难以弥补。”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秘书长陶华对记者如是说。渗滤液处理是卫生填埋场的最后一道环节,如果不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污染和危害,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使卫生填埋丧失原有的意义;渗滤液一旦进入环境,再先进的技术都将回天无力。■ 链 接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报告,垃圾渗滤液中含有93种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①垃圾本身所含水分及有害物质。②垃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及有害物质。③地表水、地下水浸泡垃圾而产生的废水,浸泡过程中大量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溶解到水体中。④回灌水(垃圾渗滤液的一种处理方案,即把垃圾渗滤液在垃圾填埋场内循环喷洒,以减少渗滤液的产量和降低渗滤液的毒性)。其中有22种已被列入我国和美国国家环保署的重点控制名单,一种可直接致癌,5种可诱发致癌;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高浓度的重金属、盐类和多种病源微生物,没经过严格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渗滤液,会对周围的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土壤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而且渗滤液的成分组成,会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发生很大的变化,更使处理工艺的选择增加了难度。投 入 不 足 内 藏 隐 患垃圾渗滤液污染的危害在业内已经被逐步认识,随着我国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入新一轮高峰期,一些城市纷纷采取措施治理垃圾渗滤液。但是,垃圾渗滤液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思想认识到技术规范乃至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不光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资金和认识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让所有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来接受这么大的投资强度,还需要一个过程。”徐文龙院长认为垃圾渗滤液处理要在控制污染物总量的前提下,要与我国的经济水平相适应,“这么小的量这么大的单位投资,对一些中小城市,尤其是对中西部的城镇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垃圾渗滤液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不太了解能够达标的处理工艺技术,也就不清楚应该投入多少资金,在可研、审批、建设阶段没有分配相应的充足的资金,也就无法采用相应先进的新技术;另一方面,某些城市建造垃圾填埋场时,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考虑的往往不是建成一个系统完备的填埋场,而是热衷于建设库容大、使用年限长的形象工程。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管理主体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治理资金是财政资金,而且垃圾渗滤液污染具备点少、污染物总量却很大的特点,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被城市管理者及早重视,明确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大大减少辖区内的污染物总量。因此从管理观念上意识到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重要性,如果再增加一些资金投入或减少两年使用年限,就能建造出符合使用标准的垃圾卫生填埋场。■ 链 接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成功的案例上海浦东新区自上世纪90年代相继建成了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和综合处理厂,但是垃圾渗滤液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为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浦东新区加大技术调研和投入,确定采用碟管式反渗透设备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整套设备不久前已全部投入运行,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100%的无害化处理。北京北神树原先并没有渗滤液处理系统,从一开始就进行回灌处理,2003年由于渗滤液量的累积,不得不招标进行渗滤液处理。后来安装了一套80吨/天的碟管式反渗透系统,于2004年10月投入使用,可以直接处理渗滤液原液,也可以处理MBR出水。反渗透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建于1998年,由于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设计进水水质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标准。而阿苏卫的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后排入温榆河,要求必须达到排放标准。2003年10月,经过招标,选用了两级碟管式反渗透,日处理渗滤液300吨,出水达到一级排放限值。市 场 混 乱 困 扰 业 者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市场混乱以及对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准入缺乏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在考核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的过程中,渗滤液处理情况还没有与城市垃圾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资金、建设、监管等方面部门责任分工应明确。徐文龙说,“当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不是门槛太低,而是没有门槛。”到目前为止,在环保企业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市场准入方面,缺乏相对规范的标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市场比较混乱。突出表现在招投标模式上,每一种技术的价格和效果差异悬殊,但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招投标,单纯比较价格高低,对一些采用先进、可靠技术的企业很不公平。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也只是将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写的清楚一些,例如在招标时预先要求采用某种工艺技术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家进行竞争,这样价格不会差很多,这个时候比的更多的是经验和信誉。相比市政污水,垃圾渗滤液处理还需要更加丰富的专业工程经验。会设计不一定会做工程,同样的技术路线甚至采用的是同样的配件做出来的效果也很不一样,在渗滤液处理方面,丰富的工程经验也往往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而这点在招标过程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总量很大,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还要投入数百亿元新建垃圾填埋场。面对这么大一个市场空间,徐文龙建议:“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最好联合推广几类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使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有章可依’。”针对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混乱的现状,徐文龙院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标准的监管,同时加快垃圾渗滤液处理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促进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据徐院长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参加由建设部组织的《生活垃圾渗滤液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估计明年能够正式颁布,这个规范将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相比市政污水,垃圾渗滤液处理还需要更加丰富的专业工程经验。“关于市场准入制度,在技术上论证存在难度,行业协会正考虑采取公布黑名单的方式,点名市场信誉较差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企业,提醒我们的会员少走弯路。”陶华在这方面提出了协会的工作设想。自 主 创 新 破 解 难 题环保是一个公益性质远远高于经济效益的事业,是一个需要国家投入的行业。应该通过扶持某些产业国产化.实现降低投资成本,达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目的,这样既能节约国家大量投资,更能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据介绍,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科研力量进行反渗透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但取得成功并获得专利、形成产品仅有美国颇尔公司(Pall Corporation)的碟管式反渗透系(DTRO);与此同时,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也在渗滤液处理取得一些进展,可以把渗滤液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如再增加一级反渗透,就可以直接排放到环境。目前,国内有几家渗滤液专业处理公司在积极探索技术国产化和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北京天地人环保公司、威尔利公司、北京东方同华公司。天地人公司引进的碟管式反渗透设备(DT-RO)一直从德国进口,较高的价格成为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为了降低价格,同时也争取尽早掌握核心技术,研究改进使其更加适合我国垃圾处理现状,早日生产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天地人公司汇聚了国内大批优秀的垃圾渗滤液处理专业人才,采用技术引进和二次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已取得初步成果,正式开始了部分组件的国产化生产。“环保是一个公益性质远远高于经济效益的事业,是一个需要国家投入的行业。应该通过扶持某些产业国产化,实现降低投资成本,达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目的,这样既节约了国家大量投资,更实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陶华对记者说。 (记者:姬刚 实习生:朱小燕) 把渗滤液治理真正排上日程姬刚垃圾渗滤液在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问题离得到要本解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对于垃圾渗滤液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治理工程项目也在一个接一个的上马,可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的关键,表面看来可能是投入问题、技术问题,也的确在有的地方,一直受这些问题的困扰,但核心还是一个对待责任的态度问题。正像有关专家指出那样,如果只是单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问题,而不是全面考虑垃圾的污染问题,垃圾只是一埋了事,那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只能等到出了问题才能解决;如果是以解决垃圾污染问题作为责任纽带;以科学的系统思维来对待这一问题,就是投入不足,也不会对此置之不理,而贪图垃圾填埋场的规模。当务之急是,要把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真正排上日程。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协调力度,地方政府需要保障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的到位,克服花小钱办大事的想法。环保部门在垃圾填埋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更加重视渗滤液处理工作。必须根据受纳水体以及排污总量的要求,严格渗滤液排放标准,并指定相应的处理工艺路线。在竣工验收时,应该强化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考核,坚决确保处理能力不达标,垃圾不能进场。建设部门应该调整以往不科学的招投标管理办法,从工艺选择、施工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把好关。 鉴于垃圾填埋场的投资主体基本是财政资金,国家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国内优秀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加快对国外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国产化,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大幅降低成本、普遍推广先进而且适合国情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06.8.15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