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江苏地面沉降监测网建成

浏览次数:587  发布日期:2006-09-30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控制面积覆盖江南江北约三万平方千米,形成国家一级GPS监测点六十七个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重大项目进展汇报会上获悉,通过近3年的工作,“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面建成长三角江苏地面沉降监测网,并成功将网络拓展到江北地区,控制面积覆盖江南江北约3万平方千米,形成国家一级GPS监测点67个,为今后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于2003年启动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为部省合作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中的一个子项目,取得的成果为:——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站、GPS固定站初具规模。在江苏省境内的长三角地面沉降监测网中,已建成吴江盛泽、苏州娄葑、南通海门、扬州星兴分层标,以及常州马行基岩标自动化监测站,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适时接收、处理、分析、报表显示、打印输出,这5组自动化监测系统已开始运行,完全实现了在室内就可随时获得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功能。——地裂缝勘查与成因研究取得较好进展。进一步查明了区内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规模;查清了地裂缝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采用新兴技术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裂缝灾害的关系,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并结合地裂缝灾害成因及该区地质背景条件,相应圈出灾害潜在危险区的范围,提出地裂缝灾害防治规划,编写了地裂缝灾害勘查研究报告。同时,项目利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在无锡因果岸建立了苏锡常地区第一座地裂缝三维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并已开始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工作,对地裂缝灾害机理及预测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项目系统地开展了区域地面沉降模型等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研究区区域非线性地面沉降模型,首创性地利用多尺度有限单元法进行水流模型与沉降模型的耦合求解,成功进行了全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重点进行了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系统的研制,并将研制的虚拟现实系统成功运用于苏锡常地区进行实际建模,实现了地层巷道漫游、地下水流场动态展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发展过程的虚拟等功能。——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日趋完善。结合本轮地面沉降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原有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进一步改进,使该系统在主控界面、系统用户认证、图形显示、属性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上更加完善,特别是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加入,使得江苏省地面沉降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总体成效显著。自2000年实施禁采深层地下水以来,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在长三角地区地下水总开采量中所占份额由2000年的72%下降到2004年的16%。从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的监测情况来看,总体上反映水位普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明显趋缓。       中国矿业报  2006.8.17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