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下水监测点为什么越来越少浏览次数:464 发布日期:2006-10-16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安全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已经很不牢靠。”日前,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颜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济社会发展对地下水资源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的需求,与地下水监测网络对这些信息的提供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一矛盾的存在及逐步加剧,已成为江西省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大制约因素。”相当数量监测井损毁严重,缺钱维护,已有名无实据颜春介绍,江西省自1973开始在南昌设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点,至今已初步建立了以省会和地级市为基本网络的地质环境监测网。1994年开始,又针对盐矿开采、地热(温泉)利用及红层地下水开采设立了4个区域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点。目前,江西省已建有地下水动态监测点156个,地下水监测面积达到了711.37平方公里。他说,30多年的动态监测,取得了极为珍贵的地下水监测系列资料,包括监测区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位水质的时空变化、地下水污染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由于超量开采而引起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等环境问题,为所在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规划及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有关科学依据。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颜春概括出以下几点:监测设施数量下降太快,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据介绍,江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在最多的1981年曾达到451个。此后,由于缺乏专门经费,保护措施不力,监测井数量急剧下降,到去年底就只剩下156个。与此相反的是,随着江西城市化工业化推进速度的加快,地下水污染及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现有的监测井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如南昌昌东工业区一带,由于地下水开采量过大,地下水形成漏斗状,只得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以恢复地下水水位。现有监测井损毁严重,已无法实现对地下水有关参数的准确监测。由于地下水监测经费缺口较大,大部分地下水监测设施长期处于无维护状态,致使淤孔、塌孔等现象普遍存在,有一些已经有名无实。在南昌繁华地段——老福山的一个监测孔,施工完成时井深达1000多米,因长期无维护,现在孔深只有不到100米了,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监测精度,所提供的数据也无法反映这一地段地下水的真实状况。而据他们2001年粗略测算,仅对全省现有156个监测井进行一次维护作业,就需104万元。监测手段落后,设备陈旧,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目前,监测方式仍以人工监测为主,地下水位监测仪器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测钟,效率低、误差大。没有专用监测车,监测工具主要依靠自行车,很多监测站经常由于缺乏交通工具影响工作。由于我国至今未能出台地下水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之社会对地下水监测工作还缺乏必要的了解,致使地下水监测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在动态监测井的保护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动态监测井的数量之所以下降到只有高峰时的1/3强,就是因为没有对这些监测设施的硬性保护规定,规划、建设等部门在施工时,根本不与地下水监测机构进行沟通,不考虑监测井的布设位置。而当地下水监测机构了解到有关监测井所在地施工的消息赶到现场时,要么施工单位根本不听劝阻,对监测井一毁了之,要么是已在监测人员赶到前就已经毁掉了。我们在南昌市罗家看到一个观测井,当地居民不听监测人员的劝阻,无视观测井的位置,就在井边建房屋,水泥、石块等建筑废料掉到井底,无法清除,导致该井报废。颜春说,这一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其结果对经济建设决策的参考价值将日益降低,甚至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产生。江西水安全形势严峻,要求必须长期、准确的监测颜春说,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江西都面临严峻形势。据他介绍,江西地表水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总体紧缺和污染源两方面:水资源总体紧缺。江西省虽处于我国南方年降雨量较高的地区,但时空分布的不均性,使全省水资源的总体表现仍呈紧缺状态。在时间上,每年4-6月地表水泛滥多余,9月以后却不敷使用;在地域上,赣南、赣中等一些贫水的丘、岗区,秋旱季节人畜饮用水十分困难,甚至连鄱阳湖区域各河口平原,天然水质性缺水亦甚为普遍,居民只能“望湖兴叹”。污染源多且大。江西作为我国的矿业大省,采矿成了地表水最大的污染源,比如,德兴铜矿一年外排酸性废水200万立方米,致使废水流径的大坞河及乐安河入口至下游20公里长范围受到了铁、锰、铜、铅、锌、砷等严重污染,渔业资源近乎枯竭,水稻及蔬菜产量明显降低。西华山乌矿含钼废水灌溉土地,钼又被稻草所富积,造成近万头耕牛中毒。从地下水情况看,虽然全省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城市与厂矿邻近地段,出现酚、汞、铬、砷、铅、锌等有害元素超标。南昌、萍乡、新余、景德镇、九江、吉安、赣州等市浅层地下水除遭受铵、亚硝酸根、硝酸根等有机污染外,局部地带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物超标。赣州市稀土矿点多面广,排放的选冶废水中铅的含量高达每升47.4毫克。土壤中镉、铅含量普遍较高,有1/3超过食用稻谷含镉量标准,部分达到和超过规定禁止食用的标准。今后的10~15年内,江西将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期,工业对地下水资源构成的威胁也将日益严重。二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与矿区疏排引起水文地质问题。在萍乐凹陷带的不少煤矿以及瑞昌武山铜矿、萍乡上株岭铁矿,由于长期较大规模疏排岩溶水,地下水位逐年缓慢下降,岩溶泉水普遍干枯,生产井单井出水量减少。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农田因缺水、失水或漏水而无法耕种甚至荒废,村民饮水也感困难,萍乡、丰城等地矿区疏排岩溶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达31~50平方公里。目前,开采地下水作为厂矿企业供水水源或自来水补充水源的城市,有南昌、九江等10余个。南昌、萍乡、景德镇等市的开采量为每天4万~16.3万立方米,局部地段地下水超采,南昌市已形成了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的降落漏斗;一些城市因地下水位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致使水厂开采井被迫关闭,而改用地表水。江西省的水资源形势表明,即使在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地下水仍是水资源安全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而对地下水进行长期、准确的监测,必须以监测网络的健全为前提。我国水资源总体短缺矛盾,决定了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势在必行江西的情况会不会是个案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副总工程师何庆成。据他介绍,去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曾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地质环境监测状况的检查,结果显示:江西的情况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有的地方甚至比江西还要严重。加大地下水的监测力度,已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一个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他认为,要增强我国的水资源的安全,目前亟需加强和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体系的建设。他说,鉴于地下水在整个水资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有的国家已经明确将地下水列为了本国的战略性资源,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监测网络和管理制度体系。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总体短缺的矛盾在我国还会进一步加剧,我国应以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目标,尽快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 来源:地质勘查导报 记者 于德福 周志兴 通讯员徐移江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