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工程冻土研究成果丰

浏览次数:557  发布日期:2006-12-27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由中国科学院承担的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成果日前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在高寒艰苦的条件下,经过5年多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若干重大科学问题,为青藏铁路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主要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继续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为破解高原冻土难题,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牵头主持,15家单位的120多位科研人员联合攻关,有效地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自2001年以来,项目组根据长期在青藏公路、青康公路的科学实践积累,大胆创新,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在国际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新思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被动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思想,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地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同时,“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项目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筑路关键技术问题,结合14千米长的北麓河试验段工程,开展了多种新型结构的实体工程试验;构建了青藏铁路冻土区工程稳定性长期监测、评价和预测系统;开发了青藏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字路基与仿真平台;对气候-冻土-工程-环境间相互作用、寒区生态环境和冻土环境影响、含盐土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力学及水理性质、高原强雷暴天气灾害监测与防御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冷却路基为核心,以调控热传导、辐射、对流为理论基础的筑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块石路基、碎石护坡、复合路基、通风管路基等一整套工程措施及其设计参数,促进了冻土工程学理论的发展,得到了国际冻土学界的高度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已被青藏铁路建设部门采用,并纳入《冻土工程地质勘测规范》(国标)和《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勘察暂行规定》、《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王进东)(2006.12.21,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