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险水库治理,地质队伍有优势

浏览次数:556  发布日期:2007-01-04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张亚莉  范宏喜我国现有水库40%以上存在事故隐患缺乏前期地质工作是造成病险库率高的重要因素大坝安全鉴定,不可重坝体轻坝基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要由具有甲级或乙级资质的单位承担今年10月,从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我国计划利用世行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治理病险水库。那么,在病险水库治理这一大市场中,地勘单位能做哪些工作、具备哪些优势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监测与模型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吴爱民。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病险水库的情况。吴爱民:我国现有各类水库8.5万余座,水库总库容达5542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全国河流年径流总量的1/5。全国水库防洪保护范围内有3.1亿人口、132座大中型城市、4.8亿亩农田。据统计,全国40%以上的水库存在事故隐患,其中大型水库149座、中型水库1102座、小型水库29143座。近50年来,我国有近3500座小型水库垮坝。上世纪80年代以后,每年约有20座水库垮坝。一座座病险水库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记者:针对病险水库情况,我国政府有哪些“医治”规划?吴爱民:党中央、国务院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更是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86亿元,对168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水库的病险库率已由35%降至14%,中型水库的病险库率由41%降至25%。第二批19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已经列入水利部“十五”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目标。为了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原国家计委和水利部下发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从前期工作、项目申报、建设资金、建设监管、建后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在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方面明确规定、基础防渗、泄洪安全等主体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各阶段工作必须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大中型水库除加固的鉴定、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任务,要由具有甲级或乙级资质的单位承担。记者:在您看来,是什么因素导致如此高的病险库率?吴爱民:造成病险库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先天不足,我国大型水库的75%、中型水库的67%、小型水库的90%,建于“大跃时”和“文革”期间,许多水库质量低劣。二是后天失调,许多水库多是以防洪和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没有更新改造经费来源,甚至没有维修经费,得不到及时维护,长期带病运行,致使病险越来越重。三是人为因素,多年来,人们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水库根本就没有观测设施及手段,水库的病险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最终形成重大隐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前期地质工作。对库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壳稳定性缺乏深入调查了解,对坝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缺乏详细勘查研究。记者:那么,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中,地质工作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吴爱民:事实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大坝稳定与基础防渗问题,既是水利工程问题,又是地质工程问题。水工环地质工作可以服务于除险加固全过程,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大坝安全鉴定。大坝安全包括坝体安全和坝基安全两个主要方面。许多大坝安全的根源不在于坝体,而在于坝基。因此大坝安全鉴定,不可重坝体鉴定一个水库大坝是否安全,既要对坝体本身的坚固程度、破损程度、断裂程度等进行评价,更要找出造成大坝破损、断裂的原因。比如,大坝是否建在活动断层上?是否建在不均匀沉降地层上?是否建在膨胀土上?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恰恰是地质工作的优势所在。其次,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也少不了地质工作。正如水利部副部长陈雷曾指出的,一些技术工作如地质勘探等深度不够,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缺乏会影响前期工作质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关键是勘查设计,而这一过程需要地质专家的参与和地质勘查工作的支撑。比如,需要开展地壳稳定性评价,查明区域地壳稳定性控制因素;需要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库区水文地质条件;需要开展坝基工程地质勘探,查明坝基工程地质参数;需要运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质雷达、电波透视、声波探测、电视测井等,查明坝基岩土体结构;需要开展环境同位素检测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查明水库渗漏特征一地下渗流参数,为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以上谈到的这些技术通过近一二十年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已日臻成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旦得到广泛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病险水库治理的勘查设计水平。再次,除险加固施工中,地质队伍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病险水库治理的核心是对病险水库病、险问题的处理。我国地质勘查队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水工环地质勘查施工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勘查施工体系,具备了承担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江西省地矿局915队针对病险水库普遍存在的防洪标准不高、大坝填筑质量差、泄洪设施不可靠、引水隧道有裂缝等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开发引进了高压喷射注浆、射水法造砼防渗墙、帷幕灌浆、地下连续墙、引水隧洞、砼护坡等技术方法,先后完成了江西省泰和县营盘水库、南丰县车么岭水库、波阳县滨田水库、北京市三家店水库、云南省施甸鱼洞水库等治理工程。另外,地质工作在水库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病险水库的治理,一是除险,二是加固。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坝、险坝,不但要除危除险,而且要彻底根除;但对于存在库区渗漏、蓄水效果不佳的一些“病库”,要一分为二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我们应该注意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兴建了大量地表水拦蓄工程,上游水库过度蓄水给下游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日益凸现,已成为造成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减少,进而形成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事实表明,有些不影响水库安全的渗漏,不但不会对水库造成危害,而且能够保持下游河流系统的生态平衡,因此,应充分发挥水工环地质队伍的优势,加强病险水库治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从区域地质条件、水循环条件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治理水库渗漏的利弊关系,对病险水库治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做到趋利避害,确保利大于弊。                         (2006.12.21,地质勘查导报,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