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丹山出黄河浏览次数:438 发布日期:2007-01-05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解读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的青海丹霞地貌王 利古地理沉积环境与新构造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奇峰、异洞、瀑布,构成了西北半干旱气候环境中丹霞地貌景观的主旋律,显示着原始、纯真、自然之美后面巨大的地学旅游及科普价值。在青海省境内的黄河部分河段,清清的河水向东而去,映衬得两岸粗犷的砂砾岩丹崖分外雄浑、瑰丽。这里,便是以贵德和坎布拉为典型代表的西北半干旱区丹霞地貌风景集中地。与我国南方丹霞山、龙虎山等丹霞名山遥相呼应的西北丹霞,少了些许流水赋予的细腻,却显现着沙漠边缘亿万年凛凛狂风下的豪放与磅礴。它们,恰好处于我国一二级阶梯过渡带的地貌单元之中,在诱人外貌下绽放着独特的地质科学之光。贵德惊艳:阿什贡峡的景观长廊贵德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在贵德境内,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它,恰好处于黄河谷地,南北高,中音像工,群山环抱,上有龙羊峡锁关,下在松巴峡守护,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丹霞地貌在贵德有数处,最著名的是阿什贡峡。阿什贡峡自山谷狭长的羊圈湾开始,西至达卡沟口。峡内,尕让河像一条黄色的带子蜿蜓南下。由于河水的切割,两岸山峦多为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加上一些风蚀砂岩和较为平缓的山坡,重重叠叠,火红火红,绵延数十里,十分壮观,至峡口,两侧山峦成为约50米高的绝壁,笔直的崖面上清晰地呈现出当年沉积层的水平线条。那崖顶被雨水冲刷出许我沟壑,有的像塔林,有的像欧式满面春风顶楼房。峡口,又称“石门”,两壁对峙,相距不足百米,凶险异常,而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又好似历经战火,被“烧”得红彤彤的。阿什贡丹霞地貌当然不会与战争有关,它们是地球内外营力的杰作。白垩纪至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由于黄河水下切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隆升,从地层深处渐渐裸露出来,又经过千万年流水的侵蚀和风的雕凿,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耸岩峭壁。既是丹霞地貌,自然有着丹霞地貌的特征——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态险峻,多为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观赏价值很高。形成这些红色山块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地壳抬升成山后,山坡因崩塌而后退,最终消蚀成四面陡立的山体。现在,从悬崖粗细相间粗细积层理上,尚能辨别出红色砂砾岩层的“原貌”。出石峡门,眼前豁然开朗。河水向江南流去,左侧是一个红色的两以里多长的山湾。山湾间,河岸被河水切割成崖壁,崖顶由坚硬的三条突出的砂石带构成三层台地,远远望去,好似依山而建的西藏布达拉宫。由于雨水冲刷,每层台地上形成许许多多的圆 顶小山包,这些小山包乍一看去一排排的,仔细观察则好似个个有头有身;有的仰视,有的低眉,有的俯身而卧,有的双手合十,千姿百态,仿佛无数个披着绛红袈裟打坐颂经的喇嘛。坎布拉探秘:打开地学教科书坎布拉是青海省一处面积较大的丹霞地貌,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西部、李家峡水库南岸,面积达154平方公里,它包涵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距今 3.88亿年以来的地质环境演化遗迹,以及森林、黄河峡谷、阶地、水库、人文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景观资源与新生代地史演变于一体的科学价值,是一座天然的第三纪以来地史教科书。进入坎布拉,人们首先会被它的磅礴气势所吸引。驻足远眺,群峰耸立,山体陡峻,大型山体既独立而又成群,20余座丹峰金鸡独立……区内地质景观以丹霞地貌为主要特色、多奇峰、方山、洞穴、峭壁,山体千姿百态。这些记载着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地球内外营力的作用历程,集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构造运动,气候演变与侵蚀、剥蚀等地质构造作用于一身,对我国西部黄河环境演变,尤其是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黄河形成历史和地质环境对其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区内黄河峡谷及阶地地貌景观资源同样令人赞叹不已,黄河咆哮着穿园区而过,形成高达500余米的大峡谷。其峡谷形态及悬于岸坡之上的第四纪堆积物,显示了青藏高原隆升事件的发生及黄河形成历史。由于是黄河贯穿高原边缘的若干串珠状盆地,切穿高原边缘,将流域范围扩展到高原腹地到达“二湖”地区。而园区内“二代”同堂、“三纪”同室沉积序列,却显示了区内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申宝山冰缘地貌显示了区内第四纪“冰冻世界”环境的恶劣;松坝峡松动体、李家峡滑坡、外围三期滑坡、泥石流遗迹,显示了黄河上游动力地质现象与地壳隆升的历史过程。在坎布拉,地质景观比比皆是。瑶池仙境:由20余个塔状峰林组成,塔尖向西北方向偏离,致使塔林东南侧下陡上缓,这是区内丹霞峰林普遍的形态特征。群峰竞秀:结晶底上顶托起的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峰林构成。这里能看到垂直节理及裂隙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擎天一柱:高35米,西北面较光滑,东南面凹凸不平,泥钙质层形成凹槽,铁、硅质层形成凸檐,这是雨水冲刷淋滤留下的痕迹。其下方仍残留有峰林形成过程中的陡倾角裂隙。点将台:由第三系中新统中厚层状砂岩、砂砾岩构成。由于其抗风化剥蚀能力较低,雨水顺层状山体裂隙冲蚀、溶蚀形成单体较小的呈台阶状峰林地貌及形象个体,如人、如兽,其底座呈屏风状。驼峰:层状岩层沿裂隙风化剥落跨塌而成高低不平的峰林。阳起峰:挺立于瑶池仙境内,高达30余米,由柱状塔峰沿裂隙风化剥落而浑圆化。峭壁深壑:丹霞地貌形成鼎盛时期特有形状。丹峰险壑:由多个锥形峰林组成,沟壑纵横,险象环生。佛手指天:单个塔峰沿垂直裂隙继续垮塌、淋蚀,构成紧密相靠的参差之貌,形似佛手而得名。拉裂松动:高陡裂隙在重力作用下,使岩使拉裂松动,配松动体上一棵松,构成一幅雄险画卷。水平层理:水平层状岩层保持了原始沉积风貌,已是区内能形成丹霞峰林的内因。塔峰林立:区内主要峰林地貌类型,其塔尖微向东南方向偏移。原因是这里的岩层倾向西北,倾角512度,雨水淋溶及面蚀速率西北侧最快,故塔尖向东南侧偏移。坎布拉的李家峡水库碧水如镜,丹山环抱。阿琼南宗寺、南宗尼姑庙挂于丹霞之壁,似一对“佛祖”的儿女期盼佛光的降临。相关链接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中国丹霞地貌分布广泛,在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温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和干旱区、青藏高原高寒区都有分布,目前已知1000多处。我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使丹霞地貌的发育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气候带产生的外力组合,以及不同地质时期环境的变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丹霞地貌的发育进程和地貌特征的继承与演变。世界丹霞地貌分布外国丹霞地貌发育较好的地方目前已知有19个国家51处。如美国的阿切斯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委内瑞拉的卡奈马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乌卢鲁国家公园、珀努卢国家公园,英国的布雷肯比肯斯国家公园、戈韦半岛和南格拉摩根,希腊的奥林波斯山,阿富汗的巴米扬地区,斯里兰卡的锡吉里亚,埃及的阿布·辛拜勒,马里的曼丁哥高原、多贡高原等。(彭 华)(2006.12.21,地质勘查导报,4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