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者“根治”贵德地方病浏览次数:556 发布日期:2007-01-10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省严重氟中毒及砷中毒地方病高发区贵德县成功钻探10眼示范井,日涌水量达6000立方米,解决了当地4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记者 孙宇浩)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收到一封来自青海省贵德县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信中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县组织实施的“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获得重大突破,并成功解决当地4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表示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信中写到:“你们在我县实施‘地方病高发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中,采用科学的勘查技术和方法,已钻成探采结合井10眼,累计实测涌水量达6000立方米/天,水质符合人畜饮用卫生标准,给我县人民带来了福音。这些示范井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我县4万余人、8万余头牲畜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贵德地区寻找可供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源探索出诸多有益的新途径。”据了解,贵德县是青海省严重的氟中毒及砷中毒地方病高发区,全县9.3万人口中,受威胁人口达4万余人,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地方病已成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贵德的严重障碍。贵德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此问题十分重视,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之地质条件复杂,缺乏先进的勘查找水技术方法和手段,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地区组织实施了“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经过项目承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的精心工作,在贵德县东沟乡、尕让乡、河西镇、拉西瓦镇等地方病高发区分别找到了水质达标的地下水源,取得了人畜饮用地下水勘查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水文地质钻探1508米,成井10眼,实测钻孔涌水量累计6000立方米/天。经检测, 水质符合人畜饮用水卫生标准,贵德县受地方病威胁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全面得以解决。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这些已完成的示范井均使用了新型PVCC-U塑料成井管材,从而杜绝了对地下水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也提高了水井的使用寿命。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贵德县组织实施的“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不仅为西部地区探寻可供人畜饮用的地下水源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还对我国防病改水规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据悉,为加快改善青海省地方病高发区人畜饮用水安全状况,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在青海省化隆、循化等少数民族自治县继续开展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和示范工程,造福当地百姓。 (2006.12.28,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