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公园,让越来越多的人开了眼

浏览次数:549  发布日期:2007-02-14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新闻
记者  周飞飞经过数年的创建和磨合,地质公园工作的发展已相当稳健。2006年,中国的地质公园又给了所有地质公园工作者一个惊喜——这个科学旅游的品牌,已超越地质科学的范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显现出空前的热度。多方位立体营销,地质公园成旅游热门2006年,黄山、庐山、云台山、大金湖等地质公园纷纷利用旅游博览会等机会宣传自己,拓展客源市场。如黄山,还专程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外市场及国内长江三角洲、华中、东北、西南等区域进行推介和促销。作为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更是积极筹划,通过各种活动打响地质公园品牌。4月,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旅游电视周,在山东省潍坊市举办。电视周以“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与电视媒介传播”为主题,通过国家地质公园和电视媒体联合展览会、优秀国家地质。公园电视片展播、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与电视传播论坛等活动,集中宣传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现状,普及地质遗迹保护知识,推介地质公园旅游。其间,众多国家地质公园与100多家电视台及其他媒体直接见面,洽谈合作意向;而闻名而来的旅行社等旅游业的中介机构,也被魅力四射的各类地质公园所吸引,增添了不少专线旅游项目。一些地质公园迅速成为区域旅游的大热门。地质公园在旅游界的迅速蹿红并非一日之功,包涵着许多地质公园管理者周到细致的工作,折射出他们在地质公园营销方面的出色谋略。例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了“石花洞2006——北京人地质科普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模拟发掘、手工制作科普月”、“游奇境仙栖洞、赏红叶大峡谷”和“银狐洞地下河探谜科普探险游”等主题活动,让游客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了解了地质公园,接触奇妙的地学知识。在各地,地质公园的营销招数层出不穷,有的发行邮票邮折,有的举办文学笔会或摄影大赛,有的专门请人为地质公园谱歌写曲。2006年,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主持编写的科学导游丛书——《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陆续出版,现已有6本面世,加上各地层出不穷的相关科普书籍潜移默化的作用,地质公园正悄悄走入普通百姓的心中。更多地学工作者参与研究,帮助地质公园提升建设水平地质公园资深专家陈安泽曾放言:“地质公园如果不进行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在保护资源、有序开发中体现科学的内涵和精髓,那岂不是与普通的旅游景区没什么区别了?”2006年,地质公园的红火让科学界审视、探究的目光也多了起来。一些地学、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展开对地质公园各个侧面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中,尤以地学界最为突出和集中。年初,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与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签订了专项研究课题,揭开了学术界对地质公园分类对比研究的序幕。7月,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在江西上饶举行。其间,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研究中心在三清山挂牌成立;11月,黄山花岗岩景观地貌形成演化及国内外研究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地学界对地质公园研究的热情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地质公园管理者的需求,因为,地质学家的参与,不仅可以揭示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演化规律,更能从学术角度探求同类型地质公园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帮助地质公园走向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北大、中国地大、北师大等高校的地学和旅游专业,与地质公园有关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如,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已形成了一个参与地质公园研究工作团队,在地质公园的环境解说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目前,他们已与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签订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环境解说与规划研究》合同,从该公园的环境解说评价和系统完善人手,帮助提升公园建设水平。如今,地质公园的内容已被一些大专院校编入教材。世界地质公园评审成为社会新闻“重大事件”,地质公园知名度一再攀升2006年9月18日,当中国的泰山、王屋山一黛眉山、雷琼、房山、镜泊湖和伏牛山6个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消息从英国贝尔法斯特传来时,国内主流媒体的烬道铺天盖地而来,地质公园知名度的飙升再次从社会舆论上得到了印证。现在,出现仅仅7年的地质公园,已与发展30余年的世界遗产等“国际品牌”,有着不相上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了。几乎无一例外,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都在严格遵照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指南进行开发建设的前提下,迅速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收益。2005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四川兴文石海,2006年名声大震,单从经济效益而言,仅“十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6.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4.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和27%。不久前,四川又增添了12家省级地质公园,据有关人士透露,四川各市县在申报地质公园时都是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场面十分热烈。他们如此看重“地质公园”之名,兴文石海在巨大综合效益方面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更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地质公园知识的普及,火山口、玛珥湖、峰林、地质构造、地层、恐龙化石等专业名词,也逐步渗透成为众所周知的“常识”。中国地质公园再上层楼,国际地学界高度评价2006年,我国地质公园中的“明星”之一——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投入1.5亿元打造成数字化景区,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门禁票务、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智能化监控、环境监测、规划管理、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9个系统。不仅可以对景区内务景点进行监控,科学合理分流游客,支持应急管理,处理突发事件,而且可以对景区大气、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环境,进行在线监测和评估,从而对云台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了突出自身优势地质遗迹的特色,许多地质公园都不惜“血本”,完善管理和服务设施、优化展示和讲解系统。2006年7月,总投资近4亿元的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中华白垩纪恐龙园正式开放,向游人展现了从40亿年前到现在地球上的景观,恐龙出生、发育、兴盛和灭绝的过程,以及西峡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及骨骼化石资源,构成了一处大型地学科普基地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数字景区”和“数字世界地质公园”工程,同样在2006年初见成效。中国地质公园的蓬勃发展,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关注。2006年5月,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公园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参加第一届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后,来到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亲自体会了中国绝美的地质风光,更赞叹园区的科学管理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科学与地球科学部负责人罗伯特·米索坦表示,希望能够把中国先进的经验在全世界景区推广,尤其是帮助亚洲其他国家建设世界地质公园。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宫员曾高度评价地质公园对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认为地质公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在地质公园热潮渐渐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的地质公园工作正以色彩斑斓的磅礴画卷,挺立潮头。(2007.2.1,地质勘查导报,1-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