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京津沙尘暴

浏览次数:653  发布日期:2007-05-17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访中国地科院地研所韩同林、林景生教授刘  冲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4月11日在北京举行了“北京尘暴问题治理”研讨会。会上,有关专家称,北京地区所谓的“沙尘暴”实际上是“尘暴”,而非“沙尘暴”。这些“尘暴”主要来自于内蒙古等地的盐湖、撂荒地以及退化的草场。为了详细地了解其中的原因,记者4月13日走访了有关专家。名称:“沙尘暴”还是“尘暴”?采访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和林景星两位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两张照片:第一张是伊拉克沙尘暴的资料图片,照片上的滚滚黄沙波浪一般翻滚向前;另一张则是去年4月16日发生在京津地区最严重的沙尘暴场面。与第一张照片相比,第二张照片上的沙尘暴显得风平浪静,但空气却是浓重的黄色。两位教授告诉记者,第一张是真正的沙尘暴,而发生在北京的则只是尘暴。林景星进一步解释说,由强风暴引发的灾害性天气有3种——沙暴、尘暴和沙尘暴,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所含物质颗粒的大小、扬起的高度和搬运距离的不同。沙暴所含物质以沙为主,沙粒直径多集中在0.1毫米~0.5毫米,扬起的高度和搬运距离有限,不过数米或数十米;尘暴所含物质以粉尘为主,颗粒直径多集中在0.074毫米~0.39毫米,其扬起高度可达到10000米,搬运距离可达到数千米以外;沙尘暴实质上是沙暴和尘暴的混合体。京津地区不仅离沙漠很远,而且经过观察发现,尘土都是从天空垂直落下的,沙粒不可能飞上几千米的高空并经过长途跋涉从沙漠来到这里,因此,每年春天发生在京津地区的只能是尘暴。韩同林和其他研究人员专门收集沙尘样本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对沙尘中粉尘粒大小和含量的测量使这种推测得到了证实。林景星说,这些小的尘埃可以悬浮在空中随风飘动,这也就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京津地区下“泥雨”的原因。但是对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预报服务部副主任周春红却并不赞同。周春红说,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为“尘暴”或“沙暴”都是以偏概全的说法,“一团空气中所包含的‘沙尘气溶胶’肯定是不同的,大一些的为沙,小一些的为尘,当沙尘暴出现时,很难区分空气中沙有多少、尘有多少。”来源:沙漠还是盐湖?中国地质科学研究所着手研究京津地区沙尘暴的工作是从接触内蒙古干盐湖开始的。林景星说,为了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他们曾经在2006年10月特意组织科研人员去内蒙古各地的干盐湖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采集的样本做了细致的研究测试。测试结果充分说明,京津地区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干盐湖,其次是撂荒地和退化草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今年70岁,这个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发起了这次对内蒙古、河北地区干盐湖进行考察的活动。2002年,他受《人与生物圈》杂志的邀请,到内蒙古正蓝旗对当地的沙地成因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他也研究了附近已经干涸的盐湖。“那个盐湖叫做查干诺尔盐湖,大约有80平方千米。”到了盐湖,韩同林看到,一大片本应是湖水的地方却是一片裸露的、白茫茫的湖底,一些白色的碱性粉末在土地上形成了一层松脆的碱壳,用手一碰,碱壳就碎成了极细极轻的粉末。“大风可以轻易地把碱尘吹走。”韩同林在他所拍照片的文字说明里写道。随后,韩同林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到,这些碱尘已经使他们深受其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盐湖在短时期内干涸了呢?韩同林一行人终于找到了原因——逆流而上。原来,在查干诺尔盐湖上游还有一些湖泊,这里的湖属于半淡水湖,适合一些鱼类生存。当地居民为了养鱼,把流向下游的水源堵住了,没有了水源供给,查干诺尔盐湖自然干涸了。后来,韩同林特意组织了调研队伍,对内蒙古、河北等地的盐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盐湖干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仅内蒙古,每年干涸的盐湖就达十几个,而且干涸的速度快得惊人。河北的安固里诺尔盐湖,2004年夏天,当地人在上午9点钟把游船开到湖里,到了中午12点已经无法将游船开到岸边。此后没过多久,盐湖就彻底干涸了。2005年春天,当地就发生了很大的“尘暴”。对于这些盐湖干涸的原因,韩同林也进行了调查分析,他认为,除了近几年降水较少外,人为因素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人畜的增多,使用于饮用和灌溉的水量增大了。盐湖上游很多地区修建了水库,或者开始蓄水养鱼,这使盐湖缺少了水源。二是盐湖上游一些地区开始大量开矿。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清洗矿渣,清洗矿渣之后的污水又任意排放,而这些任意排放的污水里含有细小的矿渣微粒,这些微粒可以渗入土层,积累在地下储水层中把储水层堵住,从而切断了盐湖的地下水源。治理:工作该如何进行对于京津地区“尘暴”的治理,林景星说,要治理“尘暴”首先应该确定尘源区,然后选用生命力最强的、能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土著先锋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并对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林景星说,目前他们已经大致选定了一些植物,只要能够得到支持,5年就能够初见成效,10年就能够中见成效,15年就能够大见成效。对于北京“尘暴”的治理,韩同林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对于涵养源的保护。韩同林说,水源是盐湖的根本,只要保护好了水源,湖里有了水,碱尘自然就起不来了。二是将干盐湖用耐盐碱的植物覆盖。韩同林说,他们经过研究,认为碱蓬是目前最适合在干盐湖地区种植的土著植被。三是在干盐湖地区进行人工降雨。四是拦截地下水(河),制造人工湿地。韩同林说,很多干盐湖以前就是湿地,由于缺水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只要补给了水源,干盐湖就可以重新变成湿地。除此之外,在研究探讨中,甚至有人提出可以从渤海引水到干盐湖,以补给干盐湖的水源,但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而已。(2007.5.1,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