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发现新的海水入侵方式

浏览次数:587  发布日期:2007-05-25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引海水入内地养虾是主因最近通过评审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东南沿海及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综合研究》报告表明,东南沿海地区含水层海水入侵面积达168平方公里,出现了一种人为引海水入内地养虾所致的新海水入侵方式,海水入侵面积达73平方公里。这一项目是由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广西、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参加完成。研究报告称,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的分布点和区域比较多,主要有苏北平原、上海、宁波、平潭、漳州盆地、厦门、珠江三角洲、湛江、洋浦、海口、北海、钦州、涠洲岛等。海水入侵类型复杂,入侵灾害不断加剧。按海岸带海水入侵途径可以划分出河口海水入侵、含水层海水入侵和沿断裂带海水入侵三种类型。河口海水入侵是东南沿海地区一种特殊的海水入侵类型,主要于冬春季节发生在长江、珠江和闽江等河流入海口及其上游10~200公里河段内。河口海水入侵影响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海平面上升问题,长期干旱引起上游径流量变小易导致河口海水入侵。河流上游筑坝和调水问题等人为因素,也影响河流的径流量,从而产生河口海水入侵。含水层海水入侵在上述东南沿海地区多有发生。含水层海水入侵主要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起,而部分地区如海南南部、东南部以及广西北海南部地区出现的海水入侵系人为引海水入内地养虾所致。沿断裂带的海水入侵目前主要在福建南部的漳州盆地和厦门杏林湾等地发现,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开采地下温泉水引起切割基岩的北西西向断裂带发生海水入渗造成。东南沿海地区长江口和珠江口的海水入侵,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南洋浦和海口、广东湛江和广西涸洲岛等地区第四纪孔隙承压含水层的海水入侵,需引起高度重视。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具有明显特点,首先使淡水水质恶化。许多滨海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海水回流下渗至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中氯离子含量增高,同时造成地表大面积土壤盐渍化。其次,海水入侵由点到面、速度很快。东南沿海地区许多滨海城市最初的海水入侵只在孤立的个别点上发展,范围很小。但是,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逐渐由点到面,最终发展为沿海岸带呈连续的面状入侵。如北海市老城区1979年仅有两眼近海岸承压井咸化,但到1996年有约3.5平方公里范围海水入侵,深入内陆约1.2公里,造成大批水井咸化报废。研究发现,近年来实行人为控制措施后海水入侵范围在缩小。如北海北部老城区海角大道在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后,海水入侵范围缩小,部分咸化地下水已经变淡。这表明,通过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井布局,可以控制海水入侵。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成因复杂,应根据不同的成因类型采取相应的对策。专家建议,对河口海水入侵的防治,河口各城市应在枯水期加强水质监测,力争避开咸潮期及时取水和储水;加强区域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研究和监测,加强河流上游植树造林,科学规划上游水坝兴建和合理调节储、泄水量,建立河口海水入侵模型和预警预报系统。对含水层海水入侵的防治,要控制和调整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节约用水,分质供水,跨地区或跨流域调水,合理规划沿海海水养殖,人工回灌,在海岸带灌浆筑隔水墙,海水淡化,开展海岸带地下微咸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加强海水入侵监测,建立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预警预报系统。(沧  海)(20007.5.12,地质勘查导报,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