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环渤海地质调查成绩斐然浏览次数:484 发布日期:2007-06-12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访辽宁省地勘局副局长、地调院院长曲亚军赵丽波《评价》项目作为《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总体项目的一部分,围绕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2个核心,以“3S”技术的全面应用为基础,采用新理论、新方法,通过区域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思路,评价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本次工作区是辽宁省中部到南部的环渤海地区,面积为72479平方千米,约占辽宁省总面积的50%。该工作区包括大连、营口、鞍山、辽阳、盘锦市的全部和沈阳、抚顺、锦州、丹东、葫芦岛市的部分地区。该工作区是辽宁省经济建设的重心和发展的前沿。通过3年的工作,在专题研究及综合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为地区水资源及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项目的实施为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依据,具有重要的资源、社会及环境效益。记者近日获悉,辽宁地勘局日前做出决定,对近几年来在地质工作上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地质科技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辽宁地调院实施的《环渤海地区(辽宁部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以下简称《评价》)等3个项目一举夺得了地质勘查一等奖,包揽了4项一等奖中的3项,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此,记者采访了辽宁省地勘局副局长、地调院院长曲亚军,请他谈谈该项目的具体情况。记者:曲院长,《评价》此次获奖,您能谈谈这个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吗?曲亚军:《评价》项目作为《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总体项目的一部分,是在辽宁省地勘局的领导下,由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运作实施的,有辽宁地调院、山东地调院、河北地调院、天津地调院和天津研究所共5家单位参加。项目围绕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2个核心,以“3S”技术的全面应用为基础,采用新理论、新方法,通过区域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思路,评价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专题研究工作以第四系地层结构及地质环境演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下水资源评价、地质环境问题等5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研究工作。本次工作区是辽宁省中部到南部的环渤海地区,面积为72479平方千米,约占辽宁省总面积的50%。该工作区包括大连、营口、鞍山、辽阳、盘锦市的全部和沈阳、抚顺、锦州、丹东、葫芦岛市的部分地区。该工作区是辽宁省经济建设的重心和发展的前沿。我们通过3年的工作,在专题研究及综合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为该地区水资源及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记者:此项目工作长达3年,工作区覆盖了辽宁省约50%的面积,作为辽宁工作项目的主要领导者,您认为实施此项目的意义是什么?曲亚军:应该说,实施此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保护资源与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本项工作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分析,对地质环境适应性、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优化开发利用方案等进行了研究,可作为该地区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第二方面的意义在于,通过本次工作提高了工作区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为辽宁省环渤海地区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项目首次系统地对工作区进行了第四系基础地质研究,对辽东湾地区近代沉积环境进行了专门研究,初步查明了海岸带侵蚀与淤积的情况。本次工作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潜力、地质环境优势和劣势、与地下水环境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等进行了调查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为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依据,为辽宁省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记者:据我们所知,《评价》项目报告于2005年10月在天津市通过了评审验收,评审专家时报告成果的内容和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您能把主要成果概述一下吗?曲亚军:通过我院项目组全体人员3年来的共同努力,25万字的项目报告于2005年在天津市通过了评审验收,并且专家们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它的主要成果,我想应该从5个方面做概述。首先,该项目通过对辽宁环渤海地区第四系层序和结构的研究,调整了下辽河平原第四纪地层绝对年龄的划分,并重新确定了第四系的划分标准和原则,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地质依据。其次,对辽宁环渤海地区新构造的运动特征、活动断裂及构造应力场的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在辽宁环渤海地区首次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辽宁环渤海地区地壳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和分区,为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第三,该项目重点进行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的研究,对21世纪初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该地区地下水总开采资源量约为78亿立方米,现状开采量约为45亿立方米,开采资源量虽然大于现状开采量,但大面积山区开采资源量分散,难以集中开采;下辽河平原区受地表水污染及开采方式的限制,也难以全部开发出来,差额部分不能全部作为地下水资源潜力。经研究,实际的地下水开发潜力约为15亿立方米,一些局部地区还应减少,约为1亿立方米的开采量。我们还提出了在滨海河谷建地下水库的初步建议,为缓解滨海地区供水紧张的局面提出了理论依据。第四,对辽宁环渤海地区地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与地下水环境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租研究。我们采用了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首次对辽宁环渤海地区的地质环境的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区域地质环境的优劣。例如,辽东南地区的地质环境的优势在于大部分地区地壳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地震破坏及地面破坏等地质灾害,有较好的地面建筑持力层,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资源,这不仅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而且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另外,虽然这一地区矿产资源的种类相对齐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其地质环境的劣势:在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不仅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宜容易造成水土的流失;矿山地质灾害在部分城市或地区(如抚顺、本溪地区)表现比较严重;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有的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第四系较薄或缺失,地表的环境防护和净化能力差;滨海地区局部地段海水入侵问题较为突出。此外,我们也对下辽河平原和辽西走廊地区作出了分析。第五,我们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区内各类调查成果建立了图形和属性信息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此数据库是辽宁环渤海地区目前集基础地质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地质环境调查和评价内容最丰富、信息量最大的数据库,为今后该地区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撑。记者:通过这次调查评价,对环渤海地区(辽宁部分)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你们对下一步工作还有哪些建议?曲亚军:我们有几点建议:一是辽宁环渤海地区应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优化方案研究。根据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的特点,适度调整地下水的开采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的潜力,这对缓解辽宁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辽宁环渤海地区咸水体及微咸水资源丰富,工作区内有2块较大的咸水体,基本未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咸水体资源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途径之一。三是水质污染既是工作区内又是辽宁环渤海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滨海河谷区及一些市区部分地段地下水水质出现了恶化现象,我们建议进一步开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四是建议进一步查明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研究机理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此举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五是辽宁环渤海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辽宁环渤海地区未来解决供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六是建议在辽宁环渤海地区开展重要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要想在短时间内启动应急水源以应对突发事件,就必须提前着手进行应急供水水源地方面的研究。七是本次工作由于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对城市地质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今后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对城市垃圾处理、城市防灾减灾、城市生态地质环境、城市污染防治、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等都要做相应的工作。八是辽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相对于内陆地区是得天独厚的,包括矿产资源条件、旅游地质资源、地热资源、建筑材料以及近海能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我想,对于上述的各项工作,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我们建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在人才、科技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2007.5.29,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