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会见国际地科联官员时的谈话

浏览次数:475  发布日期:2007-07-16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
温家宝(2007年6月19日)2007年6月19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秘书长彼得·鲍布罗斯基、司库安东尼奥·布兰巴蒂、副主席埃尔得瑞奇·摩尔斯。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副部长李元陪同会见。温家宝总理就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发展、加强中国和各国地质学家的友好合作,发表了重要谈话。现予以印发。温家宝总理的谈话很深刻、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指导和推动地勘工作,乃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高兴见到你们。作为一名地质学家,有点时间和大家谈谈地质,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乐趣。我谈三个问题,如果对各位有一点启发,我就很高兴了。第一,中国政府很重视国际地科联的作用,积极支持国际地科联的工作,希望通过国际地科联,加强中国和各国地质学家的友好合作。有两句话可能是真理:一是只要我们生存的地球存在,地质科学不仅会存在而且会不断发展。二是地质科学和地质构造是没有国界的,地质学家在同一个地球上工作,需要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第二,对当代地质科学的一点想法。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学与人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说,过去地质学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现代科学和遥感、钻探、测试等技术手段的结合,现在看来,已经不够了。地质学还要与生命、天体、环境相结合。人、地球、天体、环境构成一个整体。过去我们说,地质学要研究微观、宏观,要由表及里,还只是讲到地球的本身。现在微观要到粒子,宏观要到宇宙,地质科学的研究领域不是变窄了而是更加扩大了。地质科学要同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主要表现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预防和减少地震等地质灾害对世界和人类的破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环境。这就是现代地质科学面临的任务,也是她的生命。第三,给诸位介绍一些中国地质学发展的方向,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1.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构造的研究,中国大陆与世界板块的联系。我们在两个地方花了力量,一是在新的造山系,青藏高原的隆起;另一是在中国东部,那里是一些老的超高压变质岩,我们在连云港打了一个科学深钻,通过对新老时代构造的研究,加深对整个中国大陆动力学的认识。2.澄江动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对生物演化理论是很大的突破,涉及到地质构造演变和生物演变的关系。3.中国是世界上黄土最多最厚的国家,对黄土高原环境的研究,探讨与古气候演化的关系。此外,岩溶、碳循环的变化,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现代气候变暖也有帮助。我说的这三点,是地质学基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关注资源,特别是能源。最近在河北南堡发现了大的油气田,我很高兴。因为多年前,我就指出要加强对渤海湾油气的勘探。我认为那个地方是有潜力的。现在打的是一串盆地中最小的,周边还有多个大的盆地。过去为什么发现不了?那时物探精度不够,钻机也只能打一二千米,现在不同了,三维地震,钻机能打三四千米,油气层就显示出来了。我认为,中国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还是方兴未艾。我们为发现油气田而高兴,但还是要把重点放到节约能源上,开源和节流并重,以节约为主。中国众多的煤田都有瓦斯气体,瓦斯气是有害的,如利用好又是有利的,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经验和手段。中国地质灾害很多,是多地震的国家,每逢雨季山体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频发,造成许多人伤亡。所以,作为一个地质学家,我常思考生命、地球、天体,关注资源、环境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时常记住,我国人口多,土地、水、能源、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巨大,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矿山,走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发展道路,使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                           (2007.7.4,中国国土资源报,1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