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不再考核GDP浏览次数:606 发布日期:2007-08-31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保护好生态就是政绩不再提工业化口号,着力发展不破坏生态的特色产业“在三江源地区,我们不是把GDP作为干部考核的指标,一门心思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在日前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专题调研会上,青海省副省长李津成说。三江源地区作为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对全国而言,其生态意义重大。近年来,由于受全球变暖、超载放牧等影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成为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是保护长远生态环境,还是追求眼前发展速度,青海省选择了前者。自2005年开始,青海省确定,三江源地区的发展思路以保护生态为主,并决定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玉树两州不再考核GDP,取而代之是对其生态保护建设及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具体指标进行考核。“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而言,封育多少草场、减少多少牲畜、种植多少树木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具体考核标准。”青海省长宋秀岩说:“我们对三江源当地政府的要求是:只要生态好,就算有政绩!”果洛、玉树两州干部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建设和移民安置方面,具体包括当地退牧还草实施情况、小城镇建设及帮助移民发展后续生产生活等生态保护项目完成情况等指标。同时,在三江源地区不再提工业化口号,不发展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停止三江源保护区内所有的矿产资源开发,转而发展不破坏生态的生态旅游、民族工艺品制作、土特产加工等特色产业、绿色产业。今年来,三江源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数据显示,三江源地区完成禁牧面积6000余万亩,减畜100余万头(只匹),预计到今年底就能实现多年来追求的草畜平衡的目标。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等生态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缓解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背景链接 保护中华水塔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雪山及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对世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人,其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 国家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并首次把水土保持工程列为国家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十一五”期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将达到938万多公顷,将实施封草育地、减少载畜量、扩大湿地、涵养水源、防止草原退化工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封山育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保护和建设治理重点工程,即退木还草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65万公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止、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80方公顷,鼠害治理209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5万公顷。 (2007.8.21,中国环境报,1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