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面面观

浏览次数:469  发布日期:2007-09-25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孙会召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介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东北、西北及南面高山环绕,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盆地东西长约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的地质基础是一个前寒武纪地块,中、新生代沉积层厚达1000米~2000米,南部达1万米,盆地边缘受深大断裂的控制,盆地内部断裂变动也较复杂。从河流堆积物分析来看,被约束在地堑中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原先是向东南流入一个古内陆湖中,第四纪的断块活动又使地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原先向东南流的额尔齐斯河改向西北流入北冰洋,这是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惟一河流。盆地内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东南部海拔超出1000米,西北部地势低下,有一系列的内陆湖泊,如布伦托海、玛纳斯湖、艾比湖等。艾比湖的湖面海拔仅有189米,是准噶尔盆地内最低的地方。盆地的东西两端较为开展,山岭之间有许多缺口,西面缺口是西风侵入盆地的通道,使其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要多,年降水量多在150毫米~200毫米之间。盆地的地表环状结构不如塔里木盆地明显,东部因近期抬升,形成剥性高地,为一片戈壁,盆地内部沙漠面积比塔里木盆地小,大部分沙丘易被植物固定,使盆地内景色复杂,有草原、沙漠、盐湖、沼泽。盆地中的沙漠仅限于中部及东部,统称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海拔300米~500米。盆地的南缘,绿洲连片,有著名的玛纳斯垦区,农业发达。准噶尔盆地中央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这里虽然也属于干旱荒漠地带,但是由于盆地周围的山地封闭不很严密,特别是西部和西北部有许多山口,较为湿润的西风可以长驱直入,因此,降水不像南疆塔里木盆地那样稀少。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可达70毫米~150毫米,冬季有积雪,稳定积雪日数一般在100天~160天,最大积雪深度多在20厘米以上,所以沙漠内部植物生长较好,沙丘上广泛分布着以白梭梭、梭梭、高属、蛇麻黄和多种一年生植物为主的小乔木沙质荒漠植被。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可达40%~50%,半固定沙丘上也在15%~25%之间,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优良的冬季软场。沙漠内部的沙丘形态主要是树枝状沙垄,一般高度为10米~50米不等。沙垄的排列明显地受风向的影响,有着地区上的差异:沙漠西部多作西北一东南走向;广大沙漠的中部和北部,大致作南北走向;沙漠东部转为西北西一东南东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还分布有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蜂窝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流动沙丘主要在沙漠东北部的阿克库姆和沙漠东南部霍景涅里辛沙带的最东端,多属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此外,在准噶尔盆地的乌苏精河及西北部额尔齐斯河南北两侧的布尔津、哈巴河和吉木乃,还有小片沙漠。额尔齐斯河南北两侧的沙漠,多分布在山麓洪积倾针台地和山前起伏的山麓料坡上。由于地势较高,且受河谷地带冬季大风的强烈吹刹,积雪较少,致使早春借融雪来繁殖的一些植物不能生长,而要求水分条件较好的灌木也难以生存,因此形成大片裸露的流动沙丘,主要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一般高10米~20米,个别可达50米~100米。在天山山地的伊犁河谷中,也分布有流动的沙丘链和固定的灌丛沙堆。准噶尔盆地除了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滩、盐碱滩之外,盆地边缘和中部分别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度的温暖期约140天~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               (2007.9.13,中国矿业报,B4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