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巡礼浏览次数:738 发布日期:2007-11-15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凭优势技术在关键领域创辉煌六大职责:全方位涵盖水工环地调工作10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地调中心)隆重举行揭牌仪式。水环地调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其前身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2006年11月下旬经中编办批复,正式更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业地质调查中心。水环地调中心始建于1961年,时称“地质部水文物探大队”,后数次更名,于2002年更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水环地调中心,主要承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及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与开发工作。水环地调中心主要职责和任务如下:——承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任务;——承担地下水资源勘查、地质灾害勘查、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及其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与推广示范;——承担地下水资源、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与推广示范;——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经营工作;——开展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工作。八大优势技术:多领域争创荣誉水环地调中心自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先后承担了200余项科技项目,其中科技部项目3项,国家计委高新项目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6项,国土资源部大调查项目10项,横向项目190余项。在地质灾害勘查、监测、预警和地下水勘查、监测、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塔里木盆地地下水找水远景区研究》获200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加);《Ws-1040地下水动态自动监测仪》获200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长江三峡库区移民迁建新址重大地质灾害及防治研究》获国土资源部2005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参加);《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示范工程》获200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西北内陆水循环演化及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模式》获200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加)。形成了八大优势技术领域: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技术,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及预报技术,地质环境评价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水工环地质遥感调查与解译技术,水工环地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及资料处理技术,钻探成井工艺、材料及采样技术,地下水地质灾害监测仪器设备开发,水工环地质调查信息技术。西部严重缺水区和北方地区病严重区:挥写地下水勘查大手笔在“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示范工程”地调项目中,调查遍布陕、甘、宁、青、新、内蒙古、晋、辽、川、渝、滇、藏等13个省(区、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家示范,带动地方”的原则,在黄土高原、内陆盆地、红层盆地、山地高原四种缺水地区选择七个典型地区,在群众生活饮用水困难严重的地区部署了地下水勘查与示范工作。经过数百名科技人员1999年~2005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和一系列突破。6年完成示范深井340眼、红层区小口径浅井6.18万余眼,为106个缺水县300万群众提供了清洁、安全的饮用地下水源,为1400万群众饮水解困指出了方向,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了脱贫致富,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7亿元。——创造性地探索出红层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新模式。在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埋藏浅、分布广泛、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等地质特点,从农户居住分散、每户日需水量不大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小口径浅井”“一户一井”或“几户一井”分散供水新模式。四川省推广该模式施工77万眼水井,在2006年连续100多天干旱的极端条件下,95%以上水井仍能保证正常供水。——建立了地下水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基于遥感、水文地质调查、综合物探、钻探等技术的“逐步逼近式”水文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探索出不同类型缺水地区遥感地下水信息提取、富水靶区圈定的方法体系,不同地下水类型地球物理勘探最佳组合新模式,使缺水区找水成井率达到领先水平。其中,适宜细颗粒含水层塑衬贴砾滤水管、气举反循环、空气潜孔锤钻进、基岩孔内爆破增水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使我国复杂地层区地下水开采工艺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对找水规律加深了认识,总结出塔里木盆地淡水体四种赋存模式及辽西缺水区三种取水模式,总结出地下水勘查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为进一步开展勘查示范指明了方向。——开展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饮水型地方病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本项目以在高氟水、高砷水等劣质水区寻找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解决居民饮水安全为目的。“十一五”期间,在北方饮水型地方病严重区选择重点地区开展地下水勘查,查明适宜人畜饮用地下水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在典型区实施供水安全示范工程,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开展遥感、物探、钻探等新技术方法应用与示范研究、专题研究及综合研究,为类似地方病严重地区解决饮用水困难提供地质资料和示范经验。地灾监测预警:大显身手在“地质灾害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地质调查项自中,自2003年立项到2006年结题,历时3年建成了中心站和3处现场监测站,现场监测站安装了固定式钻孔倾斜仪、TDR监测系统和孔隙水压力监测仪,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监测数据除18个GPS监测点外均实现了自动采集、自动存储、自动进入现场工作站:采用了GPRS数据传输系统,现已基本实现了监测数据从现场站到中心站的无线、自动、定时传输;中心站可以通过现场工作站来完成监测点仪器监测周期的任意设定。建立了具独立IP地址的地质灾害监测示范站网站,可以实时发布监测点动态监测数据和曲线等情况,专家和相关人员可通过授权上网访问查询。调查、收集了滑坡的各类相关资料,重点分析典型灾害的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机制、动力成因类型等特征,并从监测技术最优和经济最优两个方面进行了监测方法的初步优化组合。通过引进国外钻孔倾斜仪、光纤和 GPS等高新技术,并配以自主研发的TDR、孔隙水压力、地温、氡气、地下水微流速监测仪和数据采集仪,在三峡库区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示范站,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及发布。地质监测仪器自主研发:抢占关键技术领域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重大战略的实施,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地下水监测及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建立现代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的支撑体系。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究简便、快速、有效的技术及设备,在野外数据采集、现场快速分析、计算机处理和高速传输等方面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和部重点项目及国家计委高新技术应用发展项目等十余项,其中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自主研发多种监测仪器如:WS-1040地下水动态自动监测仪,孔隙水压力监测仪,主要污染指标自动监测系统,水质快速检测系统,氡气地温监测仪,TDR-1H滑坡位移监测系统,光纤监测仪,地质灾害监测多参数综合数据采集系统等。其中,利用WS-1040地下水动态自动监测仪集自动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特点,实现了地下水水位、温度动态数据的长期自动监测。测量数据的接收和仪器参数的设置既可在现场完成,亦可通过GSM公共网在室内完成,具有性能稳定,受环境影响小,功耗低,耐久性强等特点。目前,该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北京等16个省市的各类地下水动态监测项目与工程中,效果良好,不但提高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2007.11.3,地质勘查导报,4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