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会不会再演楼兰悲剧?浏览次数:422 发布日期:2007-12-12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脆弱的敦煌生态难以抵御沙漠化的威胁赵 锋敦煌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年初,一位中央领导指示:“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记者近日在敦煌采访时了解到,敦煌绿洲的生态安全目前形势严峻,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古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楼兰”的悲剧将会再次在敦煌上演。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数据表明,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正以每年1米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逼近历史文化名城敦煌。缓慢移动的沙丘严重威胁这一地区的交通、草场、农田和文化遗产安全。为缓解生态危机,敦煌市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改变用水方式、完善用水制度等措施,进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目前可实现年节水量7038万立方米,这一数字相当于敦煌地下水年开采量的70%。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大漠腹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汉唐名关阳关、玉门关,大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都位于敦煌。尽管敦煌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但却严重缺水。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2倍,属极端干旱区。记者了解到,敦煌地表水主要是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和疏勒河,这两条河流共同滋养着敦煌绿洲。上世纪60年代以来,疏勒河上游的安西县(现名瓜洲县)双塔水库、玉门市昌马水库相继建成使用,截流地表水,使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千米的河道断流。党河流域1969年修建了水库,下游河疲乏也己经断流,河床已被漫漫黄沙所覆盖。敦煌市市长孙玉龙介绍,地表水不足,敦煌市需要抽取地下水弥补用永缺口,每年超采地下水4925方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75年至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共计下降10.77米,且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据了解,敦煌市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85.37%,棉花仍是全市主要的经济作物,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经济效益低下。随着敦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敦煌市林业局副局长樊生寿告诉记者,地表水相继断流,地下水位持剧下降,使得敦煌市原有的1万多亩咸永湖和1000多亩淡水湖中80%的面积已不复存在。目前全市仅存天然林130万亩、草场31万亩、湿地270万亩,分别比解放初期减少了40%、77%和28%。自1994年以来,敦煌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据了解,敦煌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绿洲边缘天然草场面积由建国前的276万亩减少到目前的135万亩,土地沙化面积每年增加2万亩,沙漠每年吞噬绿洲边缘2米至3米。樊生寿介绍,敦煌湿地以前湖泊不少,有的地方还可以划船。但由于敦煌绿洲周围有12个风口,风力推动着流沙和沙丘向前移动,有的地方沙丘甚至和当地村民的房子一样高了,看起来触目惊心。(2007.11.27,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