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曾是森林和草原

浏览次数:523  发布日期:2008-03-21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来 源黄沙滚滚漫天飞舞,黄土高原在现代人眼中,是物产匮乏、土地贫瘠的代名词,然而在科学家的眼里,黄土高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宝库。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唐领余、李春海、安成邦、汪卫国等人,利用植物“孢粉文字”破译出了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还原山黄土高原4万年来的“变脸”过程。地球上,历史痕迹的变化或多或少都可能通过地质现象来保存,然而,这样的“天然记录”多是片断性的,不连续和不全面的,但黄土高原却是个“异类”。专家说,黄土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堆积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形成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被卷起的沙和尘土依次沉降,颗粒细小的粉尘最后降落到黄土高原区域,形成了一条荒凉地带。专家说,从学术角度来讲,青藏高原隆升带来的干旱,使黄土高原成为地球上惟一一本保存完整的陆相沉积而成的“天书”。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李春海副研究员告诉记者,古植物的孢子和花粉大量散布在黄土中。由于植物的孢粉外壁坚固,能够在地层中长时段埋藏而不腐烂,无论它飘落到哪里,就保存在哪里。李春海说,毫不夸张地说,孢粉的土壤何存年代可以达到上亿年。 李春海说,为了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他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采集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 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这近1000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专家通过对碳14的测量,在6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34个。他们经过分析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20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孢粉颗粒达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测不足50粒,显示着4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2008.2.23,中国矿业报,B4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