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岩溶地区首次找到地下河

浏览次数:516  发布日期:2008-04-14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
为开采深部岩溶水困难的峰丛山区居民饮水提供了重要的水源记者赵应繁报道,日前,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的《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带岩溶水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研究》表明,鄂西南表层岩溶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亿立方米,并首次在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打出岩溶管道水(地下河)。据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总工程师杨世松介绍,表层岩溶带处于四大圈层的交汇带,碳—水—钙循环活跃,使南方岩溶区具有浅层岩溶水循环与地下管道水循环耦合的二次岩溶水循环的绳索构特征,加强了岩溶水的调蓄作用,为开采深部岩溶水困难的峰丛山区的居民饮水提供了重要的水源。《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带岩溶水赋存规律及开发利用研究》是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项目,项目组在2007年共调查8个典型地段,面积136平方公里,表层岩溶泉点为主的各类调查点545个,经过调查认为,表层岩溶带除了石牙、石柱等形态外还应包括岩溶等大型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浅层溶洞等大型岩溶个体形态;首次定量界定了鄂西南表层岩溶带的发育深度,最大为50米,最浅仅有3.5米,全区表层岩溶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与可开采量资源量分别为49890万立方米和40000万立方米。湖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队曾于2006年在鄂西南严重缺水地区——建始县业州镇建阳坝村成功打出一口日产水量432立方米的水井,满足了2万居民的日常用水。这次,该队又在鄂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首次打出岩溶管道水(地下河)。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发现调查区的地下水天然露头多被当地百姓利用为水源,存在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并针对这三种污染提出防治建议。(2008.2.29,中国国土资源报,4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