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北川:严防次生地质灾害

浏览次数:597  发布日期:2008-05-22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 特约记者  李晓明5月13日,四川北川,通往县城的公路被大石阻断。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前两天里,救援队伍一直无法打通交通。生死相隔的是阻塞交通命脉的崩塌和滑坡。这就是因地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次生地灾正成为震后“头号敌人”5月14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震后地灾应急救援远程协商会议正在进行。下午4时许,日前赶赴四川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的影像清晰地呈现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姜建军是14日下午1时30分从四川绵阳赶往北川县城的,同行的还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等6名地灾防治专家。在距离县城1公里处的公路旁,刚刚建立起的一套远程地质灾害会商系统的工作站,通过卫星向北京会议室实时传递现场地灾情况。北京会议室内,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等领导专家焦急地询问北川震后地灾状况。镜头摇转,姜建军身后不远处就是一处崩塌现场。“这一处的滚石最大的有上10吨,将公路完全阻塞,地震造成公路严重损坏,后续救援人员和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灾现场。”镜头远处就是北川县城,隐隐可见县城背靠的一座大山一侧发生了大规模滑坡灾害。北京会议室的气氛顿时紧张。姜建军介绍了目前北川灾区的现状:“北川县城因地震造成2/3的房屋倒塌,其他乡镇目前联系不上。”画面和声音不是很连续,贠小苏十分焦急,迫切想知道震后次生地灾的状况,是否会对当地百姓构成威胁。“灾区已经发生大量的岩石崩塌和滑坡,绵阳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现场调查,安放标志警示、安排专人监测值守。”说话间,姜建军所站立的地方,公路一侧的山坡上还不断有滚石下落。“当前的形势,救人是第一位的,但是也要注意救援人员和幸存百姓的生命安全。一定要注意避开可能发生地灾的地方,防范滑坡再次滑动,还有滚石伤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是否有人能够指导救援人员和百姓提供地灾防治的基本常识?”会议室里有记者焦急地问。“国土局的工作人员会在现场进行讲解指导,但这项工作亟须加强。”“姜司长,您身后的滑坡规模有多大?下面有人住吗?”他告诉北京会议室,滑坡下有人员居住,目前受灾情况不明。下午5时27分,姜建军报告当地发生一次小的余震。正在北京会议室参加会商的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巡视员陈小宁告诉记者,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派出专家组,分赴成都。重庆、甘肃、陕西、湖北进行救援指导,对震后产生的次生地灾进行调查。“目前抗震救灾总体上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远离现有的地灾点。救出来的人一定要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一旦发现潜在的险情要马上撤离。”陈小宁一再强调。据悉,国土资源部在震前已经完成北川县第一轮地灾普查,当前亟须将已有的资料成果与灾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贾家麟表示,与普通地灾不同,地震造成的破坏巨大,在多次余震和暴雨的联合作用下,往往会引发严重的次生地灾,而且发生速度快、强度大、延续时间长。贾家麟说,汶川地形切割强烈,活动断裂带发育充分,本来就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当前必须尽一切可能加强震后灾区的预警预报监测。生死时速:航遥拍下震中遥感影像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一架飞机在成都附近待命。5月13日深夜,国土资源部决定立即启动国家突发地灾应急预案,要求航遥中心立即设法获取并迅速解译灾区遥感航空影像,全面掌握震区滑坡等地质灾害灾情。13日上午,航遥中心向空军请求支援。一架里尔飞机随即飞往当地待命。14日上午天气好转,10时30分,里尔飞机前往震中汶川拍摄。当日18时许,航遥中心主任王平告诉记者目前执行任务的飞机已经完成震中汶川1000多平方公里的航空拍摄,获得200多幅影像图片,直接飞回北京南苑机场。5月16日早上7时30分,平均分辨率达到20厘米、范围包括漩口镇——汶川县城公路受损情况的航空遥感影像图,由四川省地调院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组成的应急解译小组完成。随即被送至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据小组组长、四川省地调院遥感中心主任介绍,解译小组连续40小时不休息,译出了灾区房屋跨塌情况公路损毁、掩埋情况,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情况,重大地灾发生、隐患点。5月16日上午8时30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一架飞机又飞赴茂县。驰援重庆:三峡工程无恙,库区急查地灾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相距约1000公里之外的三峡坝区轻微颤动。三峡总公司迅速检查大坝枢纽运行的情况,初步查明没有发生建筑物破损现象,设备运行正常。据湖北省地震局初步计算,传递到三峡坝区的地震波震级为4级,而三峡工程的设计防震烈度是7级。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地震处处长曾新平表示,三峡库区主要在鄂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东部,而汶川处于龙门山地震带,两者在地质上没有任何联系。不过三峡工程不能无视来自汶川地震的影响。12日,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迅速发出救灾紧急通知,部署地灾防治工作,对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实行24小时监测。5月13日晚,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在接到国土资源部的紧急通知后,连夜赶往重庆,前往三峡库区,排查次生地质灾害。14日清晨7时30分,记者拨通了正在重庆市待命的李烈荣的手机。他告诉记者:“三峡总公司的地震监测部门正派专家组沿长江对塌岩、滑坡进行调查,可能在几天内出结果。”李烈荣所在的专家组将赴重庆长寿、梁平察看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14日下午15时,记者再次拨通了李烈荣的电话。此刻他刚刚从长寿县出来驶上渝宜高速公路:“沿途基本上没有发现次生地灾,长寿县主要有一个长4公里的危岩体,目前已经加强监测,并标记危险路段限制通行,防止发生损失。”李烈荣称,截至目前,从接收到的报告来看,原来的三峡地灾治理工程状况良好,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汇报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强烈的变形。(2008.5.17,地质勘查导报,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