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壳运动整体观进行地震综合预测浏览次数:471 发布日期:2008-07-02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学哲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座谈记者田雪莲、刘维报道,“中国科学界应以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综合监测与综合预测,走出中国地震预测预防自己的路子。”5月3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流中心,地学哲学委员会发起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座谈会上,专家们的讨论异常热烈。“5·12”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又一次将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摆在了世人面前。而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专家们,多为在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上奋战多年的一线专家,在这个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积累,很多人在这项工作上也取得了进展。会上,老专家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多年来在地震预测方面的成果。比如,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徐道一研究员提出的巨震连发期与气温寒冷期的对应关系问题、国家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耿庆国研究员利用磁暴异常预报地震的方法、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黄相宁研究员关于地应力与地震之间关系的看法等。在多年的实践中,这些理论和方法多次被证实是有效的。专家们提出,地震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应采取多学科、多兵种作战的方式,互相印证,而非某一学科单打独斗就能解决的。专家认为,地震活动不是孤立的,在地壳岩石圈发生运动的同时,地球其他各圈层也在发生着同步性的变化,为了研究地震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地震预测,除了对发生于岩石圈的来自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异常进行监测外,还需要对天文、大气圈、海洋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监测,研究各种地震前兆与地壳运动的关系,研究地壳运动活动韵律与地震序列的关系,建立空一地结合的立体监测网,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和评估系统。同时,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其他自然灾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组成灾害链、灾害群和灾害系统,属于地球环境—灾害系统,共同受控于地壳运动和全球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的思想,综合各种与地震活动相关的现象,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与会专家认为,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但并非绝对不可预报。他们回忆说,当年李四光力排众议,提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周恩来总理对此予以支持,并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土洋结合、专群结合、多路探索”的预测、预报路线。正是这一路线的成功实施,才有了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针对西方关于地震无法预测预报的主流论调,专家们认为,地震预测是重大科学研究课题不必一味遵从西方路线,中国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工作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有过成功的实践和经验,中国应当走出一条自己的地震预测预报路子,要广开思路,勇于探索,才能逐步解决这一个世界性难题。(2008.6.12,地质勘查导报,3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