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险而进展英姿 为民安康铸大爱——21支赴川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采访侧记

浏览次数:632  发布日期:2008-08-11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知险而进展英姿,为民安康铸大爱。”这是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向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赠送的锦旗上的文字。    5月19日,国土资源部紧急部署,提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举全系统之力,从非震区迅速组建21支防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地质灾害避险和调查评估。    6月15日,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在成都召开汶川大地震援川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汪民指出,各援川队伍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急排查出一大批地质灾害隐患,直接挽救了千余人生命。灾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祖国感谢你们!事实上,这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创造了3个第一:第一次动员全国的地灾防治力量,投入同一项工作,完成同一项任务;第一次对灾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大规模详查,数千人幸免于难;第一次让老百姓目睹了地质灾害排险工作,让社会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特大地震。大地抖动,山崩地裂,江河呜咽,哀鸿遍野。刹那间,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无数房屋倒塌……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立即启动特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部长徐绍史任组长。5月19日,国土资源部紧急部署,明确提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举全系统之力,从非震区迅速组建21支防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地质灾害避险和调查评估。来自重庆、湖北、湖南、河北、江西、广西、云南7个省(市)国土资源厅(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宜昌地质调查中心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318名专家奔赴灾区。他们以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这场气壮山河的全民族抗震救灾工作中,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地质史上的奇迹,用不屈和坚毅谱写了一曲地质人抗震救灾的英雄赞歌。 第一次动员全国的地灾防治力量,投入同一项工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地震发生后不到3个小时,国土资源部就紧急派出地质专家组赶赴灾区一线。13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增派4个地质专家工作组,分赴四川、湖北、重庆、陕西、甘肃等受灾省、市灾区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从5月12日至15日短短三日内,国土资源部连续下发3个紧急通知,并向全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发出明电,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发挥部门技术优势,尽全力做好地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5月15日,一份来自偏远乡镇的简报这样写道:地震发生后已新发现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165处,主要集中在213国道都江堰至汶川段、成都至青川公路、绵阳至北川公路、九黄公路江油至平武等路段。在北川、青川、彭州、安县、绵竹等地,还发现多处严重堵塞河道、阻断交通的滑坡。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直接威胁着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的安全。解除地质灾害威胁刻不容缓,应该迅速派遣精锐地质之师到灾区排查地质灾害隐患!5月19日,国土资源部面向全国发出了紧急组建防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的倡议,很快得到响应。“从接到命令到组建完毕,仅仅用了20分钟。”河北水文队三十来岁的吴娟说,“排查队需要一名随队医生,作为医务室负责人,我肯定要去。”在没有征得同事和家人同意的情况下,吴娟自己报了名,第二天便告别了丈夫和年幼的孩子,成为河北省应急调查队中的一员。“要多少人给多少人!”接到命令后,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短短几天时间,全国28个省(区、市)上报人员825人。经研究决定,重庆、湖北、湖南、河北、云南、广西、江西等7个省(市)国土资源厅(局)和中国地调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18名专家技术人员,赴四川21个县(市)对口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至此,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生命大救援中,一场紧锣密鼓的地灾防治之战打响,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地质队伍密切配合,形成多方位立体作战。空中,“天眼”显神威。通过航空遥感拍摄和卫星遥感数据解译,一张张记录着地震灾区公路损毁、房屋损坏、堵江、崩塌流、堰塞湖和潜在地质灾害等信息的航摄影像图、解译报告等资料,不断送往抗震救灾后方指挥部和前沿阵地,为抢险救灾和地灾防治提供了权威决策依据。地面、勇敢的地质人在行动。紧急赶赴灾区的应急地质灾害调查队与灾区国土资源部门的同志们一起,同心协力,深入灾区开展应急排查和动态巡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协助地方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努力保证人民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这是中国地质史上的一次壮举,在如此短的时间,召集如此众多的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同一个使命,在中国乃至世界地质史上都属罕见。事实证明,国土资源部党组的决定非常正确。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的到来,对抗震救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对灾区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大规模详查,数千人幸免于难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这个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国土资源部此前对受灾区域的41个县市进行过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近5000处。这些地灾隐患威胁着数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成灾,巨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造成许多建筑物倒塌、人员大量伤亡,公路、铁路、桥梁、通信等大量基础设施被摧毁,给灾区带来了巨大损失。随着大地震导致山体稳定性降低,加之余震不断,灾区进入主汛期后,降雨量增加,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还在继续生成,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灾区人民生活安置和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决不能让地质灾害再给灾区带来新的创伤!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环境下,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汇集灾区,目标非常明确,全力以赴防范地质灾害,坚决避免因地质灾害而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事件,绝不能让灾区群众因地质灾害再次蒙受损失。“我们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任务,给党和人民一个满意的回答。”这是所有参战者的心声。灾情如战事,军令如山倒。在保卫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中,担负着应急排查任务的地质工作者,任务很重——要对威胁县城、乡镇和村庄、灾民临时安置点和救援人员集中区、重要流域、交通干线和重大设施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要开展危险性评估,提出除险措施,指导地方组织群众避让;要协助恢复和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强监测和预警;要制定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选址依据。他们的时间很紧——要在6月15日前完成重点灾区地灾隐患应急排查任务,指导地方做好应急避险,同时为灾后重建服务。而对他们的要求却不低:必须向每个受灾县(市)提交“一张图一张表一份报告”的应急排查成果。在这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里感人的故事不少。有的队员推迟了婚期,有的队员妻子马上就要临产,有的队员父母、妻子重病在身,但他们都把困难埋在心里,大家感到的是责任和幸福,因为他们被组织选中了。“我虽然不是地质专家,但我是共产党员,坚决要求上前线。”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工作的王本有着20多年的军龄,他刚从部队转业一年多,听到消息主动请缨上前线,说只要有这份心,就不愁没事干。“支援灾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大灾大难面前,必须冲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因为灾区需要我们。”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处长肖桂珍,这位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地质环境专家,自告奋勇担任了河北应急调查队队长。河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的高级工程师徐丹梅和爱人都是四川人,地震时爱人正好在巴中老家,由于返回石家庄的火车票十分紧张,23日早上4时他才回到石家庄。可夫妻俩没说上几句话,徐丹梅5时就出发到单位集合,赶赴灾区了。河北地勘局秦皇岛综合地质大队工程师郝文辉爱人的预产期正好在6月,接到通知后他毫不犹豫奔赴抗灾一线。李贵仁,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当时孩子正在紧张地准备高考。当他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国难面前每个人都应献出自己的力量,抗震救灾就是对孩子高考的最大支持。“川渝人民是一家。我们决不辱使命,为抗震救灾要多作贡献。”重庆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在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周时洪的带领下,于5月22日中午率先抵达成都。一支支防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带着领导的嘱托、同志们的关怀向四川集结。为减轻灾区人民负担,他们带来了越野车、帐篷、睡袋和充足的药品、食品,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发电机、洗衣粉、手电、针线包等工作生活用品。在灾难面前,在不断发生的余震面前,在碎石不断滚落的山体间,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的同志们没有一人后退。难道他们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吗?作为长年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地质工作者,他们对这些灾害的危险性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也更清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作为地质工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灾区人民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是责任也是义务。5月25日,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和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的30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达州,对该市地灾防治形势严峻的地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全面普查工作。宣汉县是重点地区之一,面积4271平方公里,有54个乡镇,274个地灾隐患点,防灾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在20天时间里完成任务。怎么办?面对困难,队员们异口同声:“坚决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所有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细划工作任务,不管遇到余震还是烈日暴雨,每个人必须无条件完成当天的工作。为了排查一个重大滑坡隐患点,队员们上午10时开始爬山。太阳很烈,没有草帽,也没带水,山上没有路,一行10多人就用手,用棍子探路,中午12时爬到山顶后,大家踏勘、摄像、打桩、标注……一阵忙碌后,开始往另一个山头前行,一直干到下午1点多。连续的工作,累、渴、饿、热交织在一起,人都快虚脱了,直到下午4时多才回到营地。为了完成任务,大家每天不到5时就起床了,晚上要天完全看不见了才往驻地赶。吃过晚饭,一般都是10时过了,又要回屋整理当天的资料,确保在第二天早晨7时之前将完成情况和成果资料传到市上,大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队员王胜良到四川前一天,三弟因病去逝了,妹夫也生病住在医院里。但他没跟单位领导说,毅然踏上四川的征程。他把对家人的牵挂变成对四川灾区人民的关怀,把悲痛化作工作动力,没有过多的语言和表白,默默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领队杨涛,家里不到两岁的双胞胎儿子生病了。临行前,杨涛父亲又住进了重症病房。领导叫他不要来,但他说,比起灾区人民,我家的这点困难算个啥。作为领队,他不能有任何悲伤或是疲倦的表现,还要对任务和人员合理安排分工,他把自己分在条件最艰苦、任务最重的一个小组,他还要随时关心队员,开导他们,每日要忙到深夜。在这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里,每个队员都有故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团结协作,咬紧牙关,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这一场不可言败的战斗中,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日夜奋战在四川的21个县(市、区),为了查清地质灾害,他们与天斗,与地搏,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安全。 第一次让老百姓目睹了地质灾害排险,让社会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20余天中,各路应急调查队伍累计排查地灾隐患2517处,其中重大隐患1676处,涉及12万多人,直接挽救了千余条生命。地震,震不断地质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脉亲情;山断水断,断不了永恒的地质精神。21支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伍夜以继日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展示了地质工作者团结一致、不畏艰险、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他们的工作精神不仅让当地百姓极为赞赏,而且他们还传播了防范地质灾害的知识,让老百姓知道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四川省石棉县。暴雨来临时,专门看守泥石流沟的村民发现泥石流前兆,立即发出警告,使一个小型水电站职工及时撤离。5月24日午夜,泥石流发生,摧毁数间民房及电站,无人员伤亡。5月25日上午,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临时党支部决定成立突击队到芦山县受灾最严重、任务最艰巨、平均海拔最高、与震中汶川县接壤的大川镇执行地质灾害调查任务。突击队冒着小雨,沿着青衣江支流逆流北上,向位于芦山县最北部的大川镇开拔。芦山县大川镇与汶川县映秀镇的直线距离只有39公里。大川镇是芦山县最北部的山区,一般的山也有千米以上,平均海拔在2000至3000米,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最北部的大雪峰山,达到5364米。翻过大雪峰山向北,就是此次特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了。到达大川镇后,突击队的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大川镇西北部的杨开村,那里出现了十余条震后裂缝并可能随时引发滑坡。队员们沿着45度陡峭山壁上的小道蛇行登山,一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登上了近1400米的高坡。下午4时20分,正当队员们仔细测量裂隙和滑坡体时,大地又一次发生了颤动,他们仍坚守在岗位上,测量着,计算着。5月27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勘查中发现,太平镇春光村有一处危岩体体积达2200立方米,临空面体积达300立方米,距公路500米,受地震影响,该危岩体发生明显位移痕迹,在余震作用下,危岩体与基岩裂隙不断扩大,成为悬挂在山下43户145名乡亲头上的一块灾石,对下方公路安全也构成极大威胁,如不及时处理情况十分危急。在他们的精心策划下,危岩被成功爆破。当他们把危情解除的消息告知在山上避险的乡亲们时,乡亲们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芦山县领导准备宴请专家分队的同志们,被调查组的同志们婉拒了。灾区群众得以及时避险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无私的爱心、不倦的驰援、忘我的奉献、赤忱的相助,血脉相连,大爱无边!尽管重大的灾难从天而降,然而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关键时刻,21支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却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他们顽强拼搏,英勇奋斗,他们克服困难,日夜奋战,他们舍生忘死,不畏艰险,在别人拼命往外跑的时候,他们却勇敢地来到灾害最严重的地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中,地质工作者为抗震救灾、为解决救灾中急切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特大地震面前,地质人靠自己的技术特长为灾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而受惠群众则把地质工作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到了吃饭时间,群众自发地将可口的饭菜送到地质队员手中。群众说:“过去我们不知道你们,不了解你们,现在知道了你们,没有你们我们还不知要遭受多大的损失呢。”6月15日,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在成都召开5·12汶川大地震赴川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总结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挥长汪民出席会议,并代表徐绍史部长、国土资源部党组向赴川地质灾害排查工作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汪民在讲话中强调,5·12汶川大地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次生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强烈的地震给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了大量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各赴川队伍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急排查出一大批地质灾害隐患,直接挽救了千余人生命。灾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祖国感谢你们!这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是抗震救灾的一次攻坚战,是国土资源部党组举全系统之力支援灾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地质调查史上的一次壮举。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大家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很好的磨炼。在这次应急排查中,赴川地质灾害调查队的同志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国土资源战线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现了地质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硬骨头”精神,为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扎实的基础,向部党组和社会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1支赴川防治地灾应急调查队对口一览表                (记者 吴 岗,通讯员 赵 蕾   2008.7.21,中国国土资源报,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