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侏罗纪“恐龙”

浏览次数:495  发布日期:2008-09-16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云南禄丰恐龙谷探秘王正端虽然1.6亿年前的侏罗纪很遥远,但那个时代的“恐龙”却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在云南禄丰恐龙谷,各种各样的恐龙造型和玩具随处可见。科学界流传着一句话:“中国恐龙多,禄丰是个窝”。利用这一特有的世界资源,当地政府联合浙江商家共同投资16亿元,在云南禄丰恐龙集中发掘地建成了世界恐龙谷,充分展现了风情万种的恐龙形态,把人们带进了神秘的侏罗纪世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顶级资源终“苏醒”禄丰恐龙的发现,可追溯到70多年前。1938年,在元谋、禄丰等地进行地质考察时,我国早期地质学家卞美年教授和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听当地老乡说,这一带的红色土层中埋有“龙骨”,有的人把它们挖出来做油灯座,有的人则捡回去治伤疗病。卞美年便找来老乡帮忙,果然挖到一批“龙骨”化石。经初步研究,他和同行人员认为,“龙骨”极有可能是恐龙化石。辗转运回昆明,他把在禄丰的发现告知了杨钟健。二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顿时如获至宝,欣喜若狂。1939年初,卞美年、杨钟健再次赶赴禄丰,采集了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就有长达5.9米的我国第一具恐龙骨骼化石。随后展开的大量研究证实,禄丰红层盆地蕴藏的古脊椎动物种类多达15属、22种。随后,首次发现的第一只恐龙被命名为“许氏禄丰龙”。翌年,杨钟健用英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强烈的轰动和反响。禄丰因此成为原始蜥脚类恐龙的代名词,中外学者纷纷前往考察、挖掘和研究,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恐龙热”。随着恐龙骨骼化石的不断出土,禄丰红层盆地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基础地质、区域地质、遥感地质、同位素地质等多门学科强势介入。1995年,禄丰县发掘出禄丰恐龙大墓群:在240平方米的山坡里发现了横跨侏罗纪早、中、晚期的8具恐龙骨骼化石和5具蛇颈龟化石。后来,化石个体增至12具,留下了“化石密集之谜”、“跨时空之谜”、“集体灭绝之谜”、“头向东方之谜”、“有龙无蛋之谜”,被人们称为“五大千古奥秘”,令中外专家趋之若鹜。被誉为“中国龙王”的著名学者董枝明先生说:“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禄丰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侏罗纪公园。”如今,走进梦幻般的恐龙谷,他激动地说:“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欣赏态龙,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走进绝美的恐龙谷据投资商浙江金时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铼根介绍,世界恐龙谷的目标定位是:依托丰富的资源和距昆明仅70余千米、紧靠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按国家5A级旅游标准,打造集遗迹保护、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科考科普、探索侏罗纪奥秘为一体,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恐龙主体公园。据了解,云南省委省政府也将其列入了全省“六大旅游产品基地”、“八大旅游重点工程”项目,并给予了全方位的扶持和帮助。与别的恐龙陈列馆不同,禄丰恐龙谷从场景到展品,特别注重营造侏罗纪时代的浓厚氛围。气势恢宏的侏罗纪广场,人工修建的瀑布、河流、湖泊,蕨类植物为主的翠绿山岗,茂密的丛林,在沙丘边沼泽地追逐争斗、在潭边丛林饮水觅食和在原始森林里若隐若现的恐龙,组成了“群龙对峙”、“腕龙相亲”、“霸王龙窥猎”、“沙漠之林”、“海枣之王”等9大景观,真实地再现了侏罗时代恐龙王国的生活场景。在1万平方米的广场中央,由4根高28米的方铜柱构成的龙柱擎天格外醒目。上面雕刻着24条或盘桓或腾越或昂头或摆尾的恐龙雕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们在享受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最具震憾力的当数恐龙遗迹馆。据介绍,该馆是在石阶级恐龙化石埋藏遗址原位建造的,只在其上部搭建了高大的框架式保护顶蓬,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展出内容最丰富的恐龙博物馆。恐龙遗迹馆由序馆和主馆两组建筑构成。序馆面积3500平方米,以宣传科普知识为主,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里面的“陨石坑”环幕动感体验厅,可让人们亲自体验“陨石从天而落,火山喷发,地动山摇,恐龙灭绝”的独特景象。主馆面积9999平方米,为一框架式原址保护建筑,分南、北两个区域,将禄丰恐龙的两大世界级奇观克隆其中。一为恐龙大坟场。一条呈25度倾斜,高15米、宽40米、长83米的中侏罗纪晚期地质剖面线上,在其380平方米范围内,裸露着20具恐龙个体骨骼化石和蛇颈龟化石。而未经挖掘的坡面下,据说还埋藏着上百具恐龙化石和其它伴生生物化石。二为恐龙骨骼化石标本装架展示。这里展示的禄丰恐龙化石多达60余具,游客可通过平视、仰视、俯视等多角度、近距离观赏侏罗纪的“恐龙”。世界之最 千古之谜五大世界之最,六大千古之谜,禄丰恐龙留下一个个全球性课题,成了无数科学家的毕生追求。谈到禄丰恐龙的科学意义和潜在价值,董枝明教授说,无论国内和国外,有恐龙化石分布的地方很多,但是论数量、规模及保存完好度,至今还没有一处超过禄丰,将其称为世界顶级恐龙资源恰如其分。最原始、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群;恐龙化石保存数量之多;全球独一无二;在不大范围之内出土恐龙属、种之多,至今尚未发现第二处;已经出土恐龙化石120多具、经准确探测核心区埋藏的恐龙化石至少在1000具以上,如此高密度分布的格局举世无双;保存下来的恐龙躯体、头颈骨骼化石,完整性达70%以上,有的骨架挖出来就是成形的恐龙躯体模型,乃禄丰独有。董枝明教授说,由此衍生出的六大千古之谜,更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遐想的空间,包括恐龙“密集之谜”、出土恐龙最早和最晚相距数千万年的“跨越时空之谜”、无一枚恐龙蛋的“生殖之谜”、“属种众多之谜”,更奇特的是被称为“恐龙大坟场”的由来和所有出土恐龙头部均朝向东方的“头向东方之谜”。据董枝明教授介绍,“恐龙大坟场”发现于1995年。当时,禄丰县川街乡老长箐村青年农民罗加有刨土时,发现一块10厘米见方的黄色石块。回家翻阅资料,他发现这块并不起眼的石块可能是恐龙化石。他将石块送到县博物馆请专家鉴定。又邀请专家一同到现场考察,发现那是一处恐龙脊椎骨化石出露点。第二年,文物工作者对老长箐化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先后发现了20多具恐龙骨骼化石。经研究,埋藏这些恐龙化石的红土层,与当年卞美年发现第一具恐龙化石的地层同处一条剖面线。专家由此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川街老长箐是一群恐龙和其它古生物的殉葬场。消息传开,国内外古生物、古地理研究界为之震惊。现已基本查明,老长箐村发现的恐龙化石,是云南境内至今发现的最好的一批中侏罗纪晚期恐龙骨骼化石,为一新的恐龙类群。同在老长箐村,恐龙发掘队竟在面积为110平方米、深为8.2米的暗红色泥岩的倾斜面上,揭露出了4具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最大一具长达18米,其中3具属大型蜥脚类马门溪龙,另一具为食肉龙。这一奇特的现象让专家们既惊讶又百思不得其解:4条恐龙高昂的头颅一律朝向东方,而此前在其它地方出土的恐龙全都具有这一特点。天文学家到现场观察后认为,老长箐的地貌颇像一个大锅底,这里原来可能是一个硕大的陨石坑,是陨石坠落砸死了这些庞然大物。但后来的研究证实,小盆地形成于白垩纪,说明恐龙死亡在先,恐龙之死与行星撞击地球无关。有人提出,可能是食素恐龙与食肉恐龙偶然相碰,因此发生了一场殊死博斗,最终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但因找不到任何打斗痕迹,至今无人破解。有人说,科学研究常常起始于若干的猜想,而猜想又把人们的思维带向成熟,随后才会有一个个认识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禄丰恐龙之最和禄丰恐龙之谜正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苦苦求索。然而,要真正揭开蒙在禄丰恐龙身上的神秘面纱,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相关链接侏罗纪  属于中生代中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位于三叠系之下、白晋系之上。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侏罗纪之名称源于瑞士、法国交界的侏罗山,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Lvon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1843年,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色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色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色泥灰岩称白侏罗。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身体巨大的雷龙、梁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具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雷龙雷龙的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公吨之间,它那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长长的脖子,直立起来有7层楼房那样高,可以说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三觭龙三觭龙是觭龙中体积最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长矛似的角,另外一只角突起于眼睛和鼻孔之间。这样尖锐的武器,连最可怕的肉食恐龙都要让它三分。剑龙出现于 1.5亿年前的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甲龙剑龙身上有骨板保护,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击。当剑龙逐渐绝迹,全身披着骨板的甲龙(犰狳龙)便代之而起。甲龙好像刀枪不入的坦克车,连霸王龙对它也无可奈何。霸王龙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也是最残暴的,霸王龙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恐龙时代的最末期,距离现在大约 8000万年前。霸王龙的身体高达 14公尺,体重大约10公吨,它的后脚十分粗大强壮,甚至能各自撑起一只犀牛。鸭冠龙鸭冠龙与霸王龙一样,出现于恐龙时代末期。鸭冠龙最特别的地方在头部,它那扁而长的颚骨,像鸭的嘴巴,所以有了鸭冠龙这样的名字。禽龙科学史上最早记载的恐龙。马门溪龙恐龙家族中有许多令人恐怖的庞然大物,但也有一些小巧可爱的“小东西’”。在北京动物园西边不远的中国古动物馆,就可以看到从身长不足1米的鹦鹉嘴龙到身长达22米的马门溪龙。双龙双龙的身体较为粗壮,头骨高大,颚骨发达,嘴裂很大,满嘴的牙齿像锋利的小刀子一样,牙齿的前后边缘上还有小的锯齿。这些特征显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获到的猎物,然后将大块的肉吞进腹中。此外,双龙的头骨上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这些孔是为了更好地附着那些牵动颚骨肌肉用的,因此双龙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强大。(2008.8.26,中国矿业报,B4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