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石漠化治理浏览次数:600 发布日期:2008-09-17 分类:专业领域/地下水要顺应自然与经济规律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协调、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尤为重要,政府部门将会更多地关注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民群众,他们考虑的首先是生存、生计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等。但随着条件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也会逐渐提高,会更多地把国家的整体规划同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与进步结合起来。因此,这两方面的协调也同样重要,一定要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注意和重视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中国林科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张守攻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社会系统工程,应该把林业、农牧业、水利、移民以及其他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林业建设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恢复和增加森林植被,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状况,减轻水土流失,还可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通过发展经济林及其相关产业,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薪炭林,可以有效降低群众因薪柴所需而对林木资源的无序破坏。通过发展林业培育基地,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应坚持植被选择的地带适应性、治理模式的生态经济结合性、防治措施的综合性、防治效益的可持续性 4个基本原则。——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副主任臧春林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石漠化的有效治理要遵循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道先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要以自然恢复——封山育林为首选,辅以人工重建、农林牧复合等方式促进石漠化治理。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吸引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及私人投资,吸引有志贫困地区开发,有创新精神的各种人才,开发推广生态与生产双赢的技术。加强系统的良种选育研究,进一步开展封山育林及其自然恢复过程的研究、技术与社会经济问题的综合案例研究。——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 白嘉雨以自然恢复为主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如果忽视治理方案与区域环境之间的亲和力,单纯将加大治理力度作为重点,盲目植树造林,强行介入生态演替过程,企图以人为修复措施完全代替自然恢复主导力的功用,必将造成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要让生态系统在主导力的推动下,依靠自我设计得以恢复,并对石漠化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的定位监测工作,确定石漠化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田大伦防保治对于潜在石漠化土地应突出“防”,对于非石漠化土地应突出“保”,对于已石漠化的土地应突出“治”。石漠化土地治理的根本目标是保持水土,核心内容是恢复服务功能良好的森林植被,治理的重点是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地区,恢复途径应根据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程度及木本植物生长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要激发群众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促进植被恢复,使广大林农真正做到靠山吃山。将扶贫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控制石漠化地区人口数量,对于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要进行异地搬迁。——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李昆具有可持续性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保土节水,因地制宜,从可持续性出发,根据岩溶环境的分散多样性特点,探索和推广“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等多种适应性的管理模式,使农村产业结构在生态、经济两方面都具有可持续性。——地科院桂林岩溶地研所研究员曹建华( 2008.8.28,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