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重建应避开断裂带

浏览次数:518  发布日期:2008-09-19  分类:综合
地震损失8451亿元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介绍了汶川地震的灾情评估情况。汶川大地震已确认的遇难人数是69000多人,失踪18000多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教授介绍,在总的损失中,民用住房的损失占到27.4%,学校、医院等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到20.4%,道路、城市基础设施等占到21.9%。汶川地震造成的8451亿元经济损失中,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5.8%,陕西占2.9%。对于灾后重建,国家江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表示,应控制城镇规模,避开断裂带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尤其应重视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山前区受灾较轻,再建工作应以加固破损房屋为主,以便尽快恢复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现已公布的总体规划,包括重建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等15个部分,其中10个专项减灾计划也正在完善之中。马宗晋院士表示,汶川地震是主余震型,震区再发生6.5级以上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根据对全球大震及其余震序列的分析结果,初步认定汶川地震的强余震可能还要活动一段时间,为安全起见,地震部门还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加密监视。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在它的北部和南部,三个月之内已经发生了一些6级左右的地震,数量比较多。在西藏的中部到东部,也有6级多甚至接近7级的地震。这种地震活动可能告诉我们,这一段时间,青藏高原的东半部有一些活动,但是不能就此肯定9月份甚至10月份之内在青藏地区的东南部要发生更大的地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强监测研究力量。(雷 嘉)【编后】灾情评估损失数据再一次刺痛了国人——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3%的直接经济损失,意味着我们需要数倍于此的经济投入来恢复灾难造成的创伤。如何在准确评估当地近期、远期地质承载力基础上,使重建投入在灾区得建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先量体,后做衣”,重建总体规划无疑是重建工程的关键。根据公开的信息,鉴于汶川地震灾区的群山、高原特性,恢复重建可按照分区、分段的原则进行。受灾严重的龙门山地区,在重建规划是,要优先统筹考虑当地自然承载力、人口资源规模、基础设施布局、民族风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借助“北京奥运会主场馆成功避开断裂带”这样的案例,真诚希望,汶川重建从规划到项目实施全过程,多听听地质专家的意见。(2008.9.6,地质勘查导报,1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