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地面塌陷治理有了地学依据

浏览次数:662  发布日期:2008-11-03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广东龙门县平陵镇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初步勘查报告评审通过(特约记者  王志刚)由广东省地勘局703地质大队提交的广东省龙门县平陵镇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初步勘查报告日前通过评审,并获优秀级。据了解,自2005年起,惠州市龙门县平陵镇竹园、旧屋、老祖堂、王龙、马池塘、水楼角等7个自然村多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造成多间房屋倒塌、部分房屋严重破损,受灾波及范围广,灾情严重。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平陵地陷进行了报道。承接此地灾勘查任务后,广东703地质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成立了平陵镇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组,由大队长魏国灵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教授级高工何珊儒任项目技术工作组组长,地质调查所所长刘永利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参与该项目工作的成员共60多人。通过工作,广东703地质队初步查明受灾涉及面积为46平方千米,其中受灾严重地区为4平方千米;受灾户数为1302户,人数为6501人,其中重灾区有840户村民受影响,直接威胁4469人。已发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不均匀)沉降,次为滑坡。——初步查明了部分溶洞和土洞。通过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初步查明了重点勘查区地下60米以上溶洞、土洞的分布、规模及发育特征,圈定土洞发育区137处,岩溶发育区274处,平面圈定岩溶发育带17条。——初步查明了地下水情况。通过钻探及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内地下水的类型及其赋存、分布特征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划出了4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根据重点勘查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物探成果及已发生和潜在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发育程度和危险性大小,将勘查区的危险性初步划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危险性小区和(相对)安全区4个区。——研究了溶洞、土洞形成原因和发育规律(发展趋势)。勘查表明,勘查区隐伏碳酸盐岩具备了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使岩层产生大量裂隙,为岩溶水活动和溶解作用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溶洞的发育方向。勘查区上洞的分布主要受区内岩溶发育带,断裂所控制,另外在地下水的径流潜蚀作用下,在其相应径流带土洞比较发育。——调查了激发地陷的原因。据了解,近年来地陷区地下水通过运动、潜蚀、搬运作用,在土体中产生土洞,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区内采石场采矿爆破等活动及村民抽排地下水则加快了灾害的发生。同时报告还提出。在地陷危险性大区、受灾严重区,有49户、247人搬迁避让为宜;要对705户、约3766人的居住区域开展进一步的详细勘查,并密切监测,一旦发生地陷,采取应急治理。对新(拟)建构筑物地基进行灌浆充填、加固;对岩溶塌陷土洞发育区的村庄及学校的建筑要采取加固措施,定期(尤其雨季及枯丰季交替期)对危险区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动态、地面沉降及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建立预警预报制度;禁止在受灾地区进行集会、过量开采地下水、大量采矿等活动;对于滑坡预防,应采取砌筑片石挡墙和植草生物等措施;树立必要的警示牌,做好预防地陷宣传工作。该勘查报告的完成,为当地政府进一步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了地学依据。(2008.10.11,中国矿业报,B2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