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土变成“金”——辽宁省农业地质调查纪实浏览次数:516 发布日期:2008-11-21 分类:专业领域/农业地质□记者 于德福 曹中夫 通讯员 赵丽波前不久,在沈阳市所属新民市大民屯农产品物流中心采访时,一位 农民告诉记者:“种一茬大白菜相当于过去种玉米3年的收入。如果算上上茬土豆、大葱,一年收入要超过过去6年总收入。”沈阳市蔬菜流通协会会长何立兴说:“去年公从这个中心运出去的大白菜就有11亿斤。”如果以每斤增收4毛钱算,大民屯农民去年公在大折菜上增加收益就超过4亿元。大民屯农民能享受到这样的收益,是因为辽宁地调院通过农业地质调查后,向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蔬菜种植基地由“城郊型”向绿色种植基地转移的建议。这一建议,使蔬菜产地环境安全得到了保证,使土地变成了“金”。部省合作破解“新东北现象”“入世以后,以前灸手可热的东北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几乎丧失殆尽。农民增产不增收,成为当时辽宁农业状况真实写照,也被人赋予了一个新名词——‘新东北现象’。”辽宁省地勘局副局长、辽宁地调院院长曲亚军介绍说,“从2003年3月开始,辽宁省人民政府就多次研究要从农业地质调查入手解决‘新东北现象’。随后,辽宁省与国土资源部决定双方各投资2000万元,合作开展辽宁省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并于2003年8月27日正式签署了部省合作协议。以此为标志,辽宁省开始打造破解‘新东北现象’的撬杠。”为什么选择辽河流域作为切入点呢?辽宁地调院常务副院长王文清介绍说,辽河流域虽然只有全省面积的1/3,但其农产品总量却超过了全省的一半。选择辽河流域作为突破口,对指导全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他的介绍,辽河流域农业地质调查这一解决“新东北现象”的撬杠,在记者心里也逐渐清晰起来。部省合作协义签署后,辽宁地调院按照区域调查、区域评价、局部评价和整体综合评价四个层次,于2004年启动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层次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查清辽河流域5.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土地质量状况。通过对7万余件样品的 80多项元素和指标分析测试,获得辽河流域上百万个化学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54种元素或指标土壤地球化学图集及26种元素或指标水环境地球化学图集。指着这些成果和图件,王文清说:“这就像是辽河流域的一张体质图。通过这张体质图我们可以发现,辽河流域大部分土地质量较好,一、二级土壤面积占绝大部分。但辽河流域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总体表现为富钾,磷氮相对缺乏;局部地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利用这张体质图,政府可以有效地进行农业产品结构的调速,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第二层次区域评价工作,主要围绕河流、农田、城市和浅海四大生态系统,对辽河流域区域性生态地球化学异常开展评价工作。按照设计要求,不但分析了元素全量,还测试了土壤有效态、形态和同位素年龄等指标,基本上完成设计的野外工作。第三和第四层次的局部和整体综合评价工作的设计,已经通过中国地调局验收。在局部评价中,将主要围绕特色农业开展辽河流域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地球化学评价、辽河流域花生种植基地、铁岭地区特色农产品基地、鞍山南果梨种植基地、沈阳市细河流域生态、辽河流域饮用水型氟中毒区等地球化学评价。 在综合评价中,将主要围绕辽河流域农业地球化学区划研究、辽河流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辽河流域土壤污染地球化学等级划分研究、辽河流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区划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辽河流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总体综合评价等课题展开。王文清说:“这一成果难能可贵,它对确保辽宁粮食和食品安全、优化农产品结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化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成“金”有了抓手省政府为什么会组织这么高规格、大规模的汇报会呢?为解开这一疑问,记者同辽宁地调院综合研究室主任、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技术负责人杨晓波进行深入交谈。杨晓波说:“我们农业地质调查目前已经形成的成果,其实就是把土地变成“金”的一个个抓手。而这些抓手捆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撬杠,就有可能把全省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农业撬到现代农业上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详细向记者介绍了已经形成的成果:辽河流域首次拥有了自己的体质图。调查完成后,辽河流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的体质图,不但为辽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为今后国土质量和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研究建立了参考档案,成为“数字辽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次农业地质调查在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土地实现质量型管理有了依据。这次调查结果显示,辽河流域大部分土地质量较好。基本可以保证农业种植和人体健康安全。但少数三级和超三级土壤已经受到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污染,依然对农产品产地安全形成潜在影响。地方病防治有了依据。辽宁省存在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氟病、甲状腺肿等地方病,这次调查表明,这些地方病的发生与缺硒少碘多氟等水体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调查成果。不仅为这些地方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全省区域水功能规划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查清辽东湾北部浅海底泥环境质量等级。这次调查基本查清了辽东湾北部浅海区域环境状况,为区域环境整治和辽东湾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查明了土壤营养和绿色土地分布。调查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从土壤环境质量角度看。全区94%的土地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土地环境要求,92%的土地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去掉城市建成区,辽河流域绝大多数土地具有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的土地基础。“如果我们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注明产地背景和富含的有益微量元素,无论是对提高辽宁农产品的品质形象、还是价格,都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杨晓波强调说。要让更多的土地变成“金”“随着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逐步转化,辽宁越来越多的土地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娃娃。”杨晓波介绍说。 盘锦地区。盘锦大米自古有名,这次农业地质工作不仅查明盘锦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背景,而且查明大米中富含铁、钠、碘、钙、镁、钾、硅等有益元素。杨晓波说:“如果依据这次调查成果在盘锦大米包装上注明产地背景、大米所含的有益微量元素,无疑会大大提升盘锦大米的品质形象。按此包装后仅以每公斤大米的市场售价增加1元计算,盘锦地区水稻种植农民每年的收入就会增加13亿元。”辽北地区。通过调查后发现,这一土质和这里的气候特别适合于发展花生产业,但目前种植面积只有300万亩。杨晓波说:“根据调查成果,我们向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业的建议,并规划出1800万亩的适合种植绿色花生基地区、相当于目前种植面积的6倍。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57亿元。”丹东地区。杨晓波说:“目前,富硒农产品已成为市场的宠儿,市场售价往往要远远高出普通农产品。丹东地区是我省重要的优质水稻基地之一,分布着几十万亩的富硒水稻地。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对丹东地区富硒土壤的调查评价工作,完成尚未覆盖地区的富硒土壤调查,并对农产品进行采样分析,以确定丹东地区目前生产的农产品是否为有机富硒农产品。如果被证实,将可以实现几十亿元的经济效益。”杨晓波介绍说,更可喜的是,目前辽宁开展了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去年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汇报会后,省委省政府发现土地污染是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之后的重大生态问题,保护好辽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2008年初,辽宁省政府将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污染物减排纳入到干部考核体系中。先后出台了东部山区生态环境补偿和辽河流域城市间排污罚款等政策措施。省环境保护局在2007年底不但炸毁一批落后工艺水泥生产线,而且重点整洽了流域内工业园区。2008年3月份以后,针对调查发现的水污染、柳绕河道沙漠化和科尔沁沙地南侵等问题,省政府要在三年之内实现辽河流域干流全部消灭超五类水体。省环保总局不但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计划,关停辽河流域225家造纸企业,而且计划用三年时间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建立绿色阻沙带。杨晓波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地质工作的春天真正来了,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会越来越宽广。农业地质调查就是我们国土部门为土地做的一份“说明书”,我们正在探索这一成果的深化和应用,这份“说明书”很快会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民致富的金娃娃会越来越多。”(2008.11.6,地质勘查导报,1-2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