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阻止地球“错位”的钥匙浏览次数:521 发布日期:2008-12-03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浅议我国地震的分布、预测及防范 张光铁地震是由地壳之间的运动引起的,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就让中国人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痛苦。因此了解地震、掌握地震规律、阻止地震的发生成了人们最迫切的愿望。 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及破坏汶川大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威力有多大?一次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量的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国内外专家的看法比较一致。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力学所等单位的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初步形成了3个结论性看法;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二是这次发震构造的性质,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村造带的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西南向东北迁移,致使余震向东北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从5月12日至5月27日,半个月内发生余震8668次,其中5级以上28次,6级以上5次。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目睹地震灾区惨状的防灾科技学院院长薄景山认为:“这是一次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6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主震之后,5级以上的余震不断,且余震的持续时间较长,也说明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汶川地震属于内陆淡源地震,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通过地震波广泛向外传播,影响范围很广,除黑龙江、吉林、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有明显震感。据悉,汶川地震波及范围很广,远离震中1500多千米的北京、上海都有强烈震感,甚至连3300千米远的泰国首都曼谷的办公大楼也摇晃了数分钟,四川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汶川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这个地带是一个很脆弱的地带,高山峡谷,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崩塌、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了许多极具威胁的堰塞湖(35处),进一步加剧了抗震救灾的难度。 我国的大地震及其原因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南部,其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分别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板块的夹击,地质构造活动频繁而强烈。活动性很强的地质构造带往往又是地震震中分布集中的地带。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太平洋一带和从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中亚细亚到地中海是两个最显著的地震带,称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我国正处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十分活跃,所以说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地震活动具有活动一频繁、震级高、分布广、震源浅以及震害严重等特点。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区域,即华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陆地人口密集的地区先后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即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的 7.8级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的7.3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绵阳市松潘、平武地区发生的 7.2级地震以及今年 5月12日的汶川8级地震等。1966年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李四光多次发表看法,认为“邢台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震源带有向东北方向发展的趋势”,“深县、沧县、河间这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不能忽视”,“应向滦县、迁安地区(位于唐山北东方向50千米~60千米)做些观测,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李四光认为,“地震是地球表层发生构造变动的结果”,“要研究现今还在活动的构造,主要是第三纪、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构造带”,“地震的发生,大多数在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的转折点(转弯处)或不同方向构造的交叉点”,“地震是地壳突然形变,是因断裂而发生的高频震动,是地应力引起的,因此测量地应力变化是方向问题”。地震的预测及防范当前地震预报存在四大困难:一是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达12千米,这样的深度与地球平均半径6370千米相比还是“皮毛”。人类尚不能深入到高温、高压状态的地球内部设置仪器对震源直接观测。二是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即发生概率小,复发间隔时间长,作为科学研究取得足够的研究样本比较困难。三是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震预测。四是发布地震预报关系到人命、财产、社会秩序,在目前地震预报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要发出准确预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有关专家认为,地震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经过人类不懈的探索,最终应该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中,也有过几次成功的预测、预报。一是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营口发生的7.3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工业区(辽东半岛),危害性极大,但由于采用了专业与群测群防的方法,成功地预测了这次大地震,震前几个小时采取了应急预防措施,在寒冬腊月的东北大地,组织了100多万人大撤离,极大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大地震仅死亡1328人。美国人称赞“中国地震预报是第一流的,海城地震预报是十几年来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海城地震预报为世界上惟一对大地震作出的成功短临预报。二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震前地震部门曾预测到即将发生大地震,可惜在大震之前没能及时预报,导致24万人遇难。在这次大地震中,个别县,如青龙县地震办工作人员听说要发生大地震后,连夜赶回县城向县委汇报,当即采取应急预防措施,全县47万人,仅死亡l人。三是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平武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这次地震属于群震型的,主震之后又发生了6.7级、7.2级地震,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多次生灾害,但由于准确预报,这次地震仅死亡23人。从汶川大地震,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几次大地震,预防地震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科学理性地对待地震,二要加强活动断裂带的研究与监测,三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防震减灾措施,四要提高建筑物的设防能力,五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2008.11.16,中国矿业报,B4版)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