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完成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浏览次数:490  发布日期:2008-12-19  分类:专业领域/城市地质
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系统、地面沉降防治、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记者 高慧丽 通讯员  袁炯熙)12月5日,《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评审验收。该项目在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系统、地面沉降防治、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上海城市地质调查为全国六个城市地质调查试点项目之一,由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开展,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项目分为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结构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以及城市地质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建设四个专题,围绕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和目前面临的紧迫地质问题,在充分整合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查手段,建立了开放、动态的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和三维可视化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该项目利用30多万个钻探资料,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成果,首次建立了三维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根据立体地质结构特点,对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评估,对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水流—一维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和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把地面沉降防治与城市安全结合,初步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与地铁等生命线工程安全预警机制。首次系统开展了上海土壤和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54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数据,系统查明了环境地球化学状况,对城市水土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基本农田质量动态监测网并投入运行。首次开展了上海城市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研究,重点进行了地下水环境容量、地球化学环境容量和城市建筑容量评价尝试。研发了三维可视化的上海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了基于多源、海量数据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实现了地质过程模拟和综合分析评价,已成为上海城市地质的业务工作平台。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在评审会上指出,上海城市地质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作用,推动了地质资料汇交和部门合作机制的建立,地质工作逐步纳入政府管理工作流程,相关地质调查成果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发布,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要求。同时,部、市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组织的方式,使国家地质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张洪涛说,上海城市地质调查多个专业,各学科相互交叉、紧密结合,在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系统、地面沉降防治、地下空间与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成果已经在地铁、防汛墙、临港新城、世博园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城市地质工作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上海城市地质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据悉,《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共完成1:25万环境地球化学调查7000平方千米,探孔662个,总进尺37277.8米;收集钻孔数量30万个,建立原始钻孔数据库6.8万个,标准化钻孔数据库6000个;收录遥感数据3.5万幅,航磁数据8.6万个,重力数据9.3万个,地质环境监测数据1266万条,海底河床三维地形数据121幅;建立地质及水工环地质空间数据库1600个,图层及地质文档数据库7600份。编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地质安全是世界各国重视的基础工作。城市的地下地质情况、地质灾害及环境状况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而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目的就是为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这是一项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在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地面沉降预警与防治研究、长下空间与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上海地质工作者的骄傲,也在全国开了个好头,树立了榜样。当前,在中央利好政策鼓励下,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很快,对城市地质工作需求日益广泛,希望各地以上海城市地质调查经验为蓝本,以更广阔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城市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把城市安全放在首位,在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基础地质调查基础上,提高对城市安全的预警作用;把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瞄准重大地质问题,勇攀科学高峰。(2008.12.10,地质勘查导报,11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